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6-13 9:59
賈 麗
算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也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日,廣東等地相繼出臺政策促進人工智能發展,其中均提及要加快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全國智能計算標準化工作組算力互聯互通研究組近期正式成立,多家頭部企業首批入選,一批上市公司啟動AI算力投資項目。算力產業鏈各方也高度關注算力互聯,并加快標準制定、協同互聯。
整體來看,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迅速,但在實際落地中仍存在AI算力資源緊缺、算力結構需優化、部分算力未能充分利用等現象,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算力獲取、調度和使用等難題。通過促進算力互聯互通,可以構建更加開放、高效和靈活的算力網絡及生態系統,讓算力資源的獲取、調度和使用變得更加容易,從而有利于高效破解部分算力難題。
筆者認為,要促進算力互聯互通,讓企業“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算力,應從三方面發力。
第一,增強基礎保障,為算力供給筑好“蓄水池”。在人工智能技術爆發式發展及大模型加速演進之下,算力資源逐步緊張,部分地區的算力甚至“供不上”。
在筆者看來,多地可以建設更多大型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集群,利用分布式計算技術,將算力下沉到更接近用戶的地方,減少延遲和提高可用性。采用節能和綠色技術,如液冷、風能和太陽能,降低運營成本和環境影響,并制定統一的算力資源接口、協議等,推動跨平臺和跨領域的標準化、云網協同,從而提高跨區域的算力傳輸效率,高效擴大算力供給,讓企業“用得了”算力。
第二,市場機制與服務創新并行,破解“算力貴”難題。隨著大模型等AI技術演進對算力的需求大幅提升,今年以來,算力平臺、租賃、服務成本均呈現快速上漲。而破解這一難題,需要產業鏈互聯互通,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促進資源流通,支持企業及機構提供多樣化、層次化的算力服務產品,研究新的算力服務模式,如算力租賃、按需付費等,降低算力成本,讓更多產業鏈參與方“用得起”算力。
第三,優化資源分配,提升算力調度能力。企業建立有效的協同機制,以點成鏈,以鏈成網,實現算力資源共享及技術創新。加快構建自主算力系統,實現“由云向算”的云網融合式發展,并積極開展智算互聯驗證,貫通智算產業鏈。多地聯合通過建立算網智能中樞,增加算力應用、提高調度水平,增強算力的廣泛可用性和經濟性,均衡算力資源、釋放算力潛能,讓企業可以“用得好”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