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4-7-4 9:58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任務,其中包括“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充分認識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的重要意義,綜合施策予以落實。
物流的地位與作用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在確保產業鏈與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是物流在現代制造業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伴隨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的深入,汽車、飛機、通信設備、機器人等越來越多的商品已經成為全球協作生產的“集成產品”。每一個終端產品的完成,都需要涉及產業鏈與供應鏈上多個環節的貿易與物流。現代物流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概念上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紐帶的角色,更多物流業務發生在產業鏈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如果物流不暢,不僅會影響消費,而且可能威脅到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進而制約生產。
二是物流成本對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成本是商品定價的基礎,既包含生產成本,也包含流通成本。隨著國際協作的不斷加強,很多產品都是在中間產品多次流通和再加工基礎上完成的,從而導致物流成本對最終商品價格的影響不斷增強。即使在生產制造領域具有相對優勢的國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物流成本,也會抬高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價格,進而影響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出口競爭力的下降,不僅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出口創匯能力和國際收支平衡,而且還可能削弱本國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
三是物流成本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居民實際購買力。在制造業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中間品流通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物流費用對終端產品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必然會導致終端產品價格的上升。從現實情況來看,一些產品的價格差異很大程度上不是生產制造環節帶來的,而是由于流通過程的層層加價,逐步抬高了流通成本。雖然流通成本取決于多種因素,但物流費用無疑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以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抓手推動流通成本的降低,對提高城鄉居民購買力、增加民生福祉、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等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降成本的關鍵發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物流體系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物流在保障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了基礎性作用。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使我國物流成本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態勢。但有關研究顯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物流成本依舊偏高,存在較大下降空間。
物流是實體產品從生產者向中間用戶或消費者轉移的過程。既涉及倉儲、裝卸、運輸過程中發生的場地設備租賃、折舊、物品損耗以及人工等運營成本,也涉及社會管理成本,此外還涉及資金占用等財務費用。因而,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從物流的全過程、全鏈條綜合發力。其中,重點應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合理布局物流網絡并優化物流線路。通道、樞紐、網點是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三個基本要素。其中,樞紐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網點是根據用戶和消費者分布而形成的終端節點,通道是連接樞紐之間以及樞紐與網點間的公路、鐵路、水路、航線等通路。通道、樞紐、網點三者布局是否科學合理,不僅直接關乎運輸線路的長短及不同通道的接駁,而且樞紐的不同選擇會影響通道使用效率進而影響抵達網點的成本。因此,合理布局物流網絡、優化運輸線路設計、縮短運輸里程,不僅能夠縮減物流時間,而且能夠較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以新技術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伴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物流行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極大提升了物流業智能化分析決策能力、自動化運作水平和實時監測與管理能力。在過去10余年間,物流業迅速從傳統的人工搬運、人工配送、人工管理升級到無人倉庫、自動分揀、智能配送。智慧物流在縮短物流時間、提升配送效率、減少物流延誤和損失、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資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已經成為物流業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
第三,充分發揮企業在降低物流成本中的重要作用。物流涉及多個環節、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倉儲、包裝、運輸、貨物損耗等方面的費用最終都要體現在物流成本中。物流成本的控制,既要通過技術手段系統降低不同物流環節的成本,也要通過經濟手段降低資金使用成本。物流企業為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具有統籌規劃物流過程、合理配置物流資金、系統降低物流成本的內生動力,在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通過大力培育國際化大型物流集團,依托物流企業的規模化及集群優勢,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第四,優化監管與服務以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為維護物流過程中貨物及人員安全,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通常會出臺一系列法規、標準、辦法等,針對不同方式的物流業務,在營運資質、貨物類別、規格尺寸、承載重量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并授權相關部門開展執法檢查。毋庸置疑,這些監管措施對確保物流業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還需注意的是,如果行業標準不統一、監管規則不明確、執法程序不規范,就容易滋生亂收費、亂罰款現象。解決這些問題,應通過建立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和監管措施,破除地方保護,解決物流堵點卡點,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大可 作者系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