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 發布時間:2018-5-28 9:9
毫無疑問,新物流在2018迎來爆發之年。
何為新物流?新物流要干什么?具體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于這些話題,老鬼今天就跟大家來理一理,聊一聊新物流。
1、兩年前的一次論道
每每談及新物流,老鬼總會想起一個人——宅急送創始人陳平。2016年6月13日,時任宅急送CEO的陳平出席菜鳥網絡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并參加了一場圓桌互動。
陳平在這次“論道”中提及的幾個觀點以及對物流未來形態的研判,老鬼至今印象深刻,主要有三個:
1.兩小時送達:物流先行,訂單隨后
未來十年的快遞應該是物流先行、訂單隨后。因為前20年的快遞,不管是B2B、B2C、C2B、C2C,都是訂單先行,也就是客戶先下單,物流公司再把貨送出去。未來十年倒過來了,現在沒有下訂單的時候,貨已經布到客戶家門口了。訂單只要一下,兩個小時送到門,未來十年肯定是這樣的物流快遞形式。
2.倉配融合:云微倉
接下來十年,我就想做一件事——云微倉。在新疆的喀什,你從杭州發一個貨,不管用什么航班,夜航班、早航班、中航班,都要兩天的時間。通過大數據,就可以把這個貨鋪到喀什去。一旦網上下單,兩個小時就可以送到門,因為我的貨在五天前鋪到喀什的微倉里去了。
3.重新連接:店倉合一,站倉合一
我們現在要重新連接,怎么連接呢?應該是云微倉和消費者連接;應該是云微倉和分撥站連接;應該是云微倉和商家庫房連接。未來的云微倉既不是庫房,也不是分撥中心,店是倉,倉也是店,分撥站是倉,分撥站也是店。
兩年以后的今天,我們看到了異軍突起的盒馬鮮生,這個在誕生初期被稱為“四不像”的新物種,已經成為新零售驅動下的新物流變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樣本。
回頭看,有沒有發現:盒馬模式的核心是不是跟陳平的三個研判有異曲同工之妙?
快遞物流的江湖雖然已經看不到陳平的身影,但當年這場“論道”中對未來物流形態的預測,卻一步步“沿襲”了下來,并變成現實。以“論道”起始的菜鳥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為最佳注解:2016年的主題是“重新連接,重塑價值”,2017年的主題是“連接升級”,今年(2018)的主題也已經官宣——新物流時代。
2、去中心化物流模式&前置的分布式網絡
新物流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以至于很多人雖然都在大談特談新物流,但如果你要追問一下新物流到底要干什么,一千個人估計能給出一千個答案。
莫衷一是的情況下,作為新零售的首倡者,阿里巴巴對新物流的界定就顯得很有參考價值。
兩個多月前的3月2日,盒馬鮮生創始人、CEO候毅針對京東物流運費上漲一事,突然開懟,直言“京東物流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而未來新零售的物流一定是去中心化的。
緊隨其后,在阿里新零售版圖中,菜鳥延展了對新零售物流的探索——披露新零售八路大軍的物流解決方案,既包括服務天貓超市的當日達次日達配送,也包括針對百萬小店的城市物流方案,還有為商家自身門店所貼身配備的1小時送貨上門服務。
對于新零售物流的趨勢,菜鳥是這樣界定的:通過算法、智能供應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融合重構線上和線下的人貨場,打通商家B2B和B2C的物流配送,線上購物完成后,通過各個前置倉、商家門店、便利店發出商品,在30分鐘——120分鐘內送到消費者手中,實現分鐘級配送。其構成包括:天貓超市、天貓旗艦店、銀泰、商家自身門店等各種線上線下業態。
在老鬼看來,菜鳥做出的這一系列探索和嘗試,非常明確的指出了新物流在新零售趨勢下的一個基本屬性——去中心化。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履約時間。
以菜鳥和雀巢的“一盤貨”為例,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將天貓上所有店鋪貨物庫存全部共享,依托菜鳥在各地的節點倉,搭建一個分布式網絡。雀巢將全國貨物布局入倉,菜鳥根據銷售與庫存數據對其銷售進行趨勢預測,并定期提供補貨計劃、斷貨預警,雀巢再參考這些數據即時調整補貨機制,優化渠道庫存的配置。
項目系統上線19天后,雀巢售后當日達、次日達的比例便由原本的3成上升到了7成。5個月后,跨倉發貨比從60%降低到10%;“雙11”期間庫存備貨比更是降至1:1.25。
另一個經典案例是菜鳥與屈臣氏、樂友等商家聯合的門店發貨模式,每個城市的線下店鋪,都是一個菜鳥的前置倉,店鋪承擔的功能有:銷售,普通商超門店;倉儲,前置的物流中心;配送,用戶下單后自動匹配點我達配送員,2小時內送上門。
這一點,是有革命性的。
傳統的B2C配送,比如京東,是集中式的,一個區域一個倉庫,一個倉庫對應N個配送中心,然后再通過配送中心觸達C端的客戶。新零售的分布式網絡直接省掉了“區域倉”這個環節,上一層連接的是供應商,下一層直達C端消費者。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是“分鐘級配送”的新零售物流實際上背后有一套更為全面的布局,如果簡單把同城快速送達對等于新零售物流,實際只看到了其中一環。
新零售物流雖然惟快不破(沒有消費者會因為配送速度快而埋怨商家和平臺),但“快”并非新零售物流的全部。以重構“人貨場”為使命的新零售物流,最想做的事情是打破某些傳統的物流模式,打通各個消費需求的物流場景,具體物流體驗,要快、要準、還要穩——
履約效率和配送速度上:盒馬鮮生30分鐘達,天貓酒水29分鐘達,天貓超市生鮮1小時達,天貓旗艦店2小時達,不同的服務對應不同的場景。
配送品類上:分鐘級配送模式跑通之后,阿里明確表示,天貓和菜鳥將依托合作伙伴,將分鐘級送達覆蓋至全品類,全面激活線下實體店,“網上購物、樓下發貨”將成為常態。
消費驅動上:一個是快服務,滿足即時性消費需求,如分鐘級配送;另一個是準服務,也可以稱為穩服務,滿足計劃消費需求,比如天貓旗艦店依托“門店發貨”的“定時送”,消費者可以選擇送貨時間段。
3、新物流的“三駕馬車”&一天10億件包裹
3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在菜鳥管理者大會上表示,菜鳥網絡將在新零售的趨勢下,加快開辟新的物流賽道,面向未來加大技術前瞻性投入,通過技術賦能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這是阿里首次提出的“新的物流賽道”這個概念。但“新的物流賽道”具體是指什么,張勇和阿里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分鐘級配送的火爆,很多數人順理成章的認為,“新的物流賽道”就是新零售物流。
老鬼想說得是:新零售物流確實引領和驅動了一系列變革,但這并非新物流的全部。
在2017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大膽預測未來的某一天,包裹量將達到日均10億件,“不超過八年,估計六七年就能實現”。
基于馬老師立下的這個flag,結合菜鳥最近兩年的動作,老鬼認為:阿里下以重注的“新物流賽道”,除了新零售物流,還有另外兩條——“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和“全球化”。
關于“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張勇的表態已經非常明確,即通過技術賦能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想要支撐和消化掉日均10億件包裹這個巨量負荷,菜鳥離不開兩樣東西:一個是協同作戰,單打獨斗難成大事,必須要把菜鳥打造成一個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平臺;另一個就是技術,即智慧物流。
關于“全球化”,菜鳥的動作更大。2017年3月,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境外首個eWTP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正式啟動,包括菜鳥、圓通、中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十幾家企業均參與其中,組團出海。從世界地圖上看,菜鳥新物流已延伸至東南亞、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海陸空”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更便捷地參與國際貿易。
新零售物流+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全球化,這就是新物流時代的“三駕馬車”,也是馬云立下“未來一天10億件包裹”這個flag時應有的題中之義。
再過幾天,主題為“新物流時代”的菜鳥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將在杭州拉開大幕,老鬼相信屆時肯定會有更多的驚喜和深刻解讀。
驛點正能量
說了這么多,新物流會不會給傳統物流帶來沖擊?老鬼認為,“三駕馬車”中的新零售物流模式對傳統物流企業會產生一些競爭,但同時也給這些企業的業務轉型、業務創新增量帶來了機會,所以這并不意味著兩者的對立,更談不上是完全取代與被取代的關系。
傳統快遞和新零售物流滿足的是不同渠道、不同場景下的物流需求。
新物流變革,瞄準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等領域,這是一種趨勢,并非要革某家或者某一類企業的命。涉身其中的企業需要謹記的是,打敗你的也往往不是對手,而是你沒能與時俱進的時代。
傳統物流應該警惕和反思的,是新零售物流變革與推進過程中,對市場環境變化、新消費需求的敏銳感知和洞察力。看看你的周圍,新物流變革開啟后,除了阿里,其他電商和物流企業都在迅速反應,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技術或產品推出。
快遞企業跟新零售有天然的契合性,這是優勢,也是趨勢。新物流時代的“三駕馬車”,對應的都是萬億級別的超級市場,對于掘金路上的企業來講,機會是均等的,能不能抓住,靠得不是運氣,而是將運氣變現的硬實力、變革力和協作能力。
這些,你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