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4-12-30 9:38
日前,中國發展出版社在京舉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質量充分就業》新書發布會。與會專家圍繞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質量充分就業展開討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表示,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是為人類增加福利的變革,要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他認為,人工智能與就業的關系問題是人類發明機器以來,從機械設備到智能機器再到機器人的歷史過程的延續。從歷史的維度看,現代技術的發展在改造和替代傳統產業的同時,又創造著新的產業業態。這是科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趨勢,總體上將增加社會就業和社會福利。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表示,數字技術是科技革命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的配置方式。數字技術賦能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時代已經來臨,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兼顧人工智能發展和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他指出,數字技術賦能技能勞動者有三個趨勢性變化:一是勞動市場對技能勞動者的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快速轉變;二是新增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三是一大批新生代、網生代就業者投身到新業態。
北京大學副校長董志勇對于如何做好人工智能發展與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研究工作建議,應充分考慮就業和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大環境,加強對靈活就業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就業形態變化的研究,開展預測性和仿真研究,以開放的視野研究人工智能發展和高質量充分就業。
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春超作為作者代表介紹了本書的主要內容、重要觀點及研究過程。(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