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4-2-29 10:32
龍年新春,走進位于寧夏銀川市的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廠房里,工人正在為即將出廠的鑄造3D打印設備做最后的調試、裝配。已經打包好的成品設備整齊排列,即將乘車搭船,銷往海內外。
“意大利客戶訂購的鑄造3D打印設備春節前已經到達,春節期間我們就帶著技術服務團隊上門做新機調試,隨后再去奧地利為老客戶升級軟硬件,還要洽談一些新項目。”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全球運維中心主任白明說。
時間退回十多年前,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副總經理周志軍遇到的卻是另一番境況。當時,企業斥巨資從國外采購3D打印設備,但設備運行成本過高,無法進行產業化應用推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遇到故障無法解決時,只能聯系國外技術人員來處理。
為了將鑄造3D打印技術國產化,并領先一步實現產業化應用,周志軍帶領研發團隊于2015年正式啟動了鑄造3D打印技術研發項目。在相繼攻克了打印材料、工藝、軟件、設備及關鍵技術等難題后,大尺寸高效率工業級鑄造3D打印設備正式出爐。
“這臺設備的成功研發標志著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周志軍說,近年來,公司已累計研發10多種型號的鑄造3D打印設備。
如今,在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里,無吊車、無模型、無重體力、無溫差、無廢砂及粉塵排放,取而代之的是由電腦設計出鑄件三維模型,通過網絡傳輸到生產車間,工人只需在3D打印機的操作屏上點觸按鈕,打印工作箱就會自動打印產品。
“傳統模式下,一個全新鑄件從圖紙到成品需要一個多月時間,而利用鑄造3D打印技術通常只需要一周,生產的產品質量和精度也顯著提升。”周志軍說。
發生在鑄造車間里的變化,正是新質生產力助推傳統鑄造業轉型升級的直觀體現。目前,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全國已建成7座基于3D打印技術的鑄造智能工廠。擁有3D打印、AGV轉運、機器人自動清砂和組芯、立體庫存儲等技術的智能工廠,可實現鑄件生產全過程數字化,生產效率可以達到同等規模傳統鑄造的3倍以上。
在2023年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上,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又交出“創新答卷”——自主研發的“4m超級砂型3D打印設備”“粘結劑噴射金屬3D打印設備”正式發布。
“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降成本、提效率,讓更多鑄造企業用得上、用得起鑄造3D打印設備。研發團隊也會在陶瓷、金屬、石墨等可打印材料的新領域繼續探索創新。”周志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