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3-7-6 9:7
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丁 蓉
今年以來,我國大模型產業蓬勃發展,賽道熱度不斷高漲。在近日舉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表示,現在全國已有80余個大模型公開發布。
大模型產業進入“百模大戰”時代,各方思辨與爭論不斷。“‘百模大戰’是否存在重復建設?”“如何推動垂直領域應用創新?”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大模型產業是未來科技競爭的關鍵較量之一。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面向垂直場景、垂直行業、垂直領域探索基于大模型的應用創新,將是重點攻克的方向。局部的跑通,將帶動行業整體景氣度、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提升。
企業爭相布局
在我國大模型產業領域,阿里、華為、騰訊等公司布局相對較早。2019年阿里進行了大模型研發,于2022年發布“通義”大模型系列。騰訊也于2022年對外披露了旗下“混元”大模型的研發進展。
進入2023年,ChatGPT掀起了大模型浪潮。百度3月份發布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成為我國首個類ChatGPT產品。之后,我國多家企業發布的大模型爭相亮相。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7月3日,我國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已超80個。除了互聯網巨頭外,商湯科技、云從科技、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賽道上市公司,光年之外、百川智能等初創企業,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單位,均先后發布了大模型。
“我們把大模型及相關產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通用大模型,如OpenAI的ChatGPT、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訊飛的‘星火’等都屬于通用大模型;第二類是行業大模型;第三類是基于通用大模型或行業大模型的應用型服務。目前已經發布的產品大多集中在第一類和第二類。”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參數量來看,‘文心一言’等通用大模型的參數量在1000億級別,其他企業或初創公司大模型參數量通常在100億、10億級別。”
“百模大戰”是否存在重復建設?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一批一度在全球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出于應對下一輪生存競爭的需要,紛紛主動加入大模型的早期研發競爭,這是一件好事。不過,通用大模型領域的競爭,未來將產生馬太效應,只有少數強者能夠勝出。”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大模型訓練有較高的門檻,受制于數據、算力的限制,真正能跑通大模型商業化的企業數量將不會很多。現在國內的大模型還在實驗室階段,廠商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去訓練模型、調試參數等,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產業發展,最后必然是大浪淘沙。”
落地應用是關鍵
“從已經發布的大模型來看,通用大模型數量較多,應用型的大模型較少。目前國內的產品和ChatGPT存在差距,我們要正視這一差距,通過場景式牽引進行重點突破,打造標桿形成示范,有效快速縮小差距。”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陳端向記者表示:“在特定的領域和場景中實現大模型的價值,這一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也會有很好的市場兼容度,容納更多的競爭者。因此,對于更多參與者而言,探索基于大模型的應用創新,將是突圍方向。”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賽道企業的高度認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近日表示:“比大模型數量更重要的是應用,是在垂直領域應用的突破。新的國際競爭戰略關鍵點,不是有多少個大模型,而是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應用,這些應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產效率。”
在上市公司佳都科技“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的發布會上,公司董事長劉偉表示:“通用大模型的誕生只是一個起點,其最終還是要落腳到特定應用場景、解決行業具體問題上。以行業大模型為關鍵驅動,賦能行業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將會帶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的深刻變革。而應用場景優勢帶來的數據和反饋,又將進一步加速行業大模型技術迭代,這也將成為國產大模型的最大競爭力。”
據了解,在政務、公共安全、醫療等領域,垂直領域應用型大模型正在陸續落地。上市公司拓爾思基于自有的公文、政策文件、政務辦事指南等數據作為專業訓練數據,打造了政務專業大模型;美亞柏科自主研發的MYAI大模型聚焦垂直領域應用,目前已在公共安全、政務、稅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大數據項目建設中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