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發布時間:2022-12-22 9:37
本報訊 (記者蔣菡) 12月17日,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在2023環球時報年會中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需要自主可控的硬科技。“作為全球經濟復蘇關鍵的動力來源,數字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動能,而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引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全球47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8.1萬億美元,占GDP比重為45.0%。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7.1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這其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發展迅速。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透露,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接近4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標志性產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未來五年,我們希望人工智能能夠更快、更廣、更深地賦能千行百業。”杜蘭說,核心源頭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生態的繁榮,有助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五年,應著力推動各種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公共能力研究,以及各類邊緣交叉學科融合的研究,鼓勵優勢企業以資金共投、成果共享的方式開展協同攻關。此外,希望有開放的平臺賦能各行各業進行創新創業,推動產業生態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