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22-10-24 9:46
【親歷者說】
◎本報記者 符曉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旗幟鮮明、高屋建瓴、催人奮進,明確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和宏偉藍圖。聆聽了報告,我備受鼓舞。”廈門火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賴建州說。
賴建州對報告中的一些提法印象深刻,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刻道出了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根本途徑,為我們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廈門火炬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過去十年,立足“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園區以創新驅動發展,綜合實力實現大幅提升——從不足1平方公里的“試驗田”起步,先后建成火炬園、廈門創新創業園、廈門軟件園、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產業區等,成為多園區產業發展平臺;主導產業由3個擴展到5個,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特色產業相繼崛起,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寬,企業競技賽道日益豐富。
如今,廈門火炬高新區已成為輻射周邊的創新創業主平臺、“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集聚地。這里匯聚了1.7萬余家企業,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200家、是2012年的4.5倍,6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設立項目、百億企業由十年前的5家上升到7家、規上工業企業由201家上升到545家……
是什么讓產業項目紛至沓來、科技企業活力迸發?賴建州表示,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廈門火炬高新區通過一系列機制、政策、辦法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引導產業加速布局升級,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持續激發科技創新動力的不斷努力。“多年來我們推出的系列創新舉措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即出臺有力度的硬措施,營造有溫度的軟環境,最大限度釋放創新主體的創造活力,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賴建州說。
一直以來,廈門火炬高新區通過不斷整合各種資源,最大程度降低高新技術企業落地創業門檻,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熱情,相關企業聚集效應不斷擴大,為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打下堅實基礎。細數落地企業不難發現,除了享譽世界的行業龍頭,本地中小型科創企業也如種子般在這片熱土發芽生長。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雙創示范基地,過去十年間,廈門火炬高新區持續打造全要素支撐的創新創業體系,以梯度培育、精準滴灌的方式,多層次、分階段培育各類創新型企業。園區相繼出臺的《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若干措施》《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措施,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聚焦專業細分領域發展。2012年以來,廈門火炬高新區累計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家。
“下一階段,我們將錨定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努力在培育市場創新主體方面取得新成效。”賴建州表示,廈門火炬高新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大會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和上級要求上來,圍繞“高”和“新”兩篇文章,加強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融合”,全域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做優創新創業生態,不斷集聚領軍型科創企業,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壯大創新型高成長企業隊伍,在培育市場創新主體方面做出新成績。同時,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設立并升級研發機構,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產業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等組建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提升核心技術源頭供應能力,打造以創新為引領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為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