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4-1 9:20
隨著電商的發展,倉儲和配送的有效結合成為提升物流效率的關鍵因素。當下不少快遞網點正大力推行“倉儲+配送”一體化模式,得到越來越多商家的認可。高效率、低成本、綜合性的“倉配一體化”服務不僅能提升客戶體驗,更可幫助快遞網點打開市場競爭的突破口。
然而,市場需求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倉配領域,逐漸形成了多方爭霸、交叉競爭的局面。業內人士指出,快遞企業要想提升倉配服務能力,還需補強供應鏈設計、物流設施和技術應用、綜合IT等多種能力。
網點小倉配來了
近日,記者來到天天快遞北京密云區網點庫房,看到數千平方米的倉庫內,整齊地擺放著酒水、飲料、快消品等多個品類的商品。現場一派緊張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員正加緊處理當天的訂單,將商品打包、掃描、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有著多年快遞從業經驗的網點負責人李強告訴記者,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客戶有了倉儲需求,公司多番尋找終于在密云郊區找到一處庫房,隨后推出“一鍵發貨”服務。
對于入駐客戶的發貨流程,李強告訴記者,客戶把貨品送到倉庫,工作人員將商品信息錄入管理系統進行分倉,然后盤點貨品、上架。訂單產生后,數據會通過與電商平臺共享的數據端口傳送至倉儲系統中,系統會自動匹配貨物,隨后分揀員根據系統提示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打包裝車作業。
近年來,電商平臺的促銷越來越頻繁,這在提升流量、成交量的同時,也給平臺商、品牌商、服務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及時準確的末端配送就是最重要的環。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遇,在價格戰愈打愈激烈的當下,很多快遞網點開拓上游業務,在倉配的差異化服務中尋找利潤。
此前是“通達系”加盟商的劉立剛在賣掉自己的網點后,也做起了倉配一體的生意。記者在他位于大興區長子營鎮的倉庫內看到,6000平方米的倉內,除了快消品,還有一些家電產品,包括熱水器與小家電。劉立剛介紹,由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此前他租下的一個庫已經被拆除,現正在幫助客戶尋找一個冷庫,為生鮮電商服務。
隨著新零售的深入發展,倉配一體化業務成為越來越多快遞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劉立剛說:“倉配一體化服務可以讓客戶就近入倉、就近配送,降低貨物破損率、配送成本及配送時間,是未來電商配送的主流模式。”
成本操作優勢明顯
放棄自己建倉配送,選擇在快遞公司入倉,是否增加成本?這是很多電商商家擔心的問題。
李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他的庫房免收客戶倉儲費,只賺配送費,還有一小部分的包裝費用,1公斤左右的快件平均成本大概在3元。“如果客戶自己建倉、招聘庫管、再做配送的話,成本肯定更高。”
“貨物到達倉庫后,我們會在清點、驗收、數據錄入、系統反饋等全部環節為客戶提供服務。此外,還免費提供卸車服務,相比以前都是客戶自己找工人卸貨,單這一項就節省了不少的支出。”劉立剛說。
與傳統倉儲模式相比,“倉配一體化”的優勢在于倉配結合,將訂單預處理、執行計劃、庫內作業、發運配送、拒收返回以及上下游的賬務清分等全部統一起來,高效完成客戶作業需求,實現現代物流的一站式服務。
網點倉還有一個獨特優勢。劉立剛表示,快遞企業首先了解整個快件的配送流程,便于發揮自己的網絡優勢。在“雙11”等特殊旺季,別的客戶可能16時就截單,但對網點倉配用戶可以推延到19時。除此,對于客戶最為關注的價格問題,快遞企業也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綜合能力還需提升
隨著業務量基數增加,快遞業增速相應放緩,行業集中度提升,差異化定位和運營效率提升是快遞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法寶。方正證券分析分析認為,“倉配一體化”是一個共贏的結合體,是整個快遞業務轉型升級的一種模式,它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既可以幫助客戶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快遞企業更好地控制后端,增加快遞業務量。
隨著“倉配一體”服務模式的價值被逐步發現,各類型物流企業與看好這一市場的新進入者同臺競爭,但由于業務背景不同,他們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挑戰。
劉立剛坦言,首先面臨的是缺乏優質高效的倉庫資源。以北京為例,大部分庫房層高低,很難實現倉儲作業自動化,人效、坪效與專業第三方公司相比還有差距。另外,大部分做倉配的快遞網點都缺乏高效的管理系統,僅停留在倉儲與配送的初始階段,無法滿足客戶對倉庫運營管理的綜合要求。大部分網點與客戶信息系統的對接也局限于面單對接,達不到平臺對接的水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IT方面的不足,快遞網點對不同行業客戶供應鏈的掌控與設計能力有限,缺少多倉聯動的基礎。這也是普遍存在的痛點。
業內人士指出,快遞企業網點資源豐富,“倉配一體化”服務優勢在于,通過物流企業自己掌握的大數據為客戶提供銷售預測,提前做好庫存調配,自動分倉,發運全國,商品貼近銷售地,以更快的速度滿足客戶訂單需求。倉配體系不僅要根據銷售大數據提出庫存分布的合理化建議,還需要有很強的自動化訂單履行能力,并拉動上游供應鏈的補貨與供應鏈整體設計,這是所有提供倉配服務的企業需要著力提升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