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萬聯網 發布時間:2018-11-26 9:10
繼京東物流開放個人快遞業務后,快運業務也浮出水面。
11月21日晚間,有消息爆出京東快運上線。京東官方表示,這是京東物流開展30公斤及以上快運零擔、大件包裹的寄遞服務。
事實上,“京東快運”在未上線之前,早在10月18日就已經首次問世。在京東物流主辦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現場發布了除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跨境、京東云倉在內,同時涵蓋京東快運的六大產品體系。
而記者從京東快運小程序了解到,京東快運注冊時間為2018年10月31日,距離問世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悄然上線小程序?梢姡〇|物流對于快運市場早有準備并也按耐不住。京東快運小程序上線后也在不斷調試更新,頁面顯示最新一次更新時間為11月20日。京東快運涵蓋寄件與收件服務,主體信息為“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京東物流的全稱。目前,京東快運的攬收范圍為36個城市,派送范圍為全國大陸地區,更多攬收城市正在陸續開通中。
從京東快運小程序界面可以看到,主打“京東直營,快運無憂”,與德邦一樣同為直營模式。億歐猜測,這或許意味著京東快運和京東快遞一樣,除了為京東商城提供服務之外,也會為社會市場提供快運服務,并進一步擴大開放程度。
在峰會上,京東物流表示,圍繞傳統的貨物寄遞業務,京東物流以包裹重量30公斤為區分,打造出京東快遞和京東快運兩個產品。億歐從京東物流官網了解到,快遞與快運業務被劃為同一板塊。其中,快運業務處對應的標語是“一地出發,通達全國”,京東物流后續將會在全國范圍鋪開快運網絡。京東物流官網顯示,京東物流的快運業務主要包含零擔與整車,主打到倉服務,也就是京東物流為商家提供貨物快速中轉的入倉物流服務。
京東物流零擔業務分為商家自送與上門提貨兩種服務方式,其中商家自送主要流程為,系統預約-貨送轉運倉-轉運倉收貨-入倉全國;上門提貨主要流程為,預約接貨-司機接貨-送往轉運倉-入倉全國。
整車業務是從商家倉直接運輸至京東對應品類倉,綠色通道入倉,可以有效保證運輸時效。京東物流根據供應商入倉貨量及商品規格,選擇最合適車型進行運輸,客戶可以選擇車型裝載量和規格。在裝卸服務方面,京東物流在供應商處提供裝車服務,貨物到京東倉后可以提供卸貨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快運領域早已風起云涌。伴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快遞物流企業不再僅僅搶占小件電商物流市場,在同質化發展的當下,這些企業逐漸瞄準大件快遞,爭取在這一領域分得一杯羹。比如優速快遞在2015年宣布轉為大包裹發展戰略,為電商服務的中通快遞于2016年成立了中通快運,各個上市快遞企業又在2017年紛紛跨界快運,比如順豐、百世、圓通、韻達等。除此,還有剛剛上文提到的德邦快遞。
對于京東物流布局京東快運業務,有網友表示疑惑,“同質化競爭,是服務的提升或是行業的進步?還是資源的浪費?”的確,快運領域雖然是綜合物流的細分市場,目前各家入局者也有不同叫法——“大件快遞”“大包裹”“大件物流”等。但本質還是一樣的,只不過存在重量等方面的細微差別。各家服務在概念層面存在差異化,究其服務本質依舊是同質化。在物流細分領域,巨頭企業紛紛入局搶占市場的同時也需要細細思量這樣做的真正意義何在?
就像當初京東自建京東物流一樣,很多人也并不看好京東發展快運業務,更何況是對標德邦的直營模式,這既是一個需要在全國范圍鋪網文火慢燉的細活兒,也是一個燒錢的事兒。
僅以德邦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為例,據德邦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1-9月份的研發費用為1.28億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85.1%。在此前的采訪中,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也向億歐表示,目前,德邦快遞IT團隊達1000多人,每年數字化投入超過5億,占營收的兩個百分點。
反觀京東物流,若想將快運業務做大做強,也需要通過保證服務質量來進一步保障貨量,這就離不開其在科研技術方面投入巨資為服務做支撐。除此之外,京東物流還需要在全國范圍的場地、人員、網點、中轉中心的建設投入大量資本。據京東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京東在物流方面投入78億元,同比增長21.8%。在布局京東快運后,這一投入定會大幅增長。
2017年4月25日,京東宣布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物流業務正式獨立運營,目標是5年后年收入規模過千億。2017年12月,王振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京東物流現在的收入規模近300億,已處于盈利狀態。但是300億距離千億規模的目標還是有一定差距,也許是為了進一步擴充市場份額,距離最初的目標近一點兒。京東物流的盤子越來越大,除了快遞、快運,逐漸延伸至供應鏈、冷鏈、跨境、云倉業務范疇,越來越傾向于重資產模式運營。不過,有業內專家指出,重資產模式有利于增加快遞物流企業的競爭壁壘,畢竟重資產運營門檻高,如果沒有一定資金與規;W絡支撐,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也認為,完善快運網絡體系是京東大物流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京東物流目前的比較優勢在落地配,即最后一公里的直營化倉配服務優勢,并且以派送為主,這只是對大物流體系下末端微循環體系的構建。獨立化的京東物流子集團,既需要末端的微循環體系,也需要骨干網的大動脈體系,完善攬件和派件一體的服務體系。這利于京東物流構建全流程、多場景倉配網絡體系,為未來發展全流程數字化供應鏈服務體系打基礎。
從市場競爭層面來看,楊達卿表示,短期內,京東物流的快運物流主要服務自身需求,與快運市場頭部企業還有差距,京東物流也與第三方物流在快運市場合作,不會給市場格局帶來太大影響。但在京東物流生態開放和資本的加持下,京東快運未來容易成為市場勁旅。
當初不被眾人看好的京東物流也已實現獨立運營,并逐步向社會市場開放。其快運業務剛剛起步,尚存諸多可能。更何況,快遞快運市場巨頭雖然已出現,但最終格局尚未固定,各家企業也并未跑到終點,市場也存在多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