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發布時間:2017-12-25 8:32
1993、1994年如今被人們看作是中國快遞行業的起源,最初的模式與如今人們腦海中的快遞概念實際上大相徑庭。
無論是給進出口企業從杭州到上海送報關單,還是拉著拉桿箱在深港兩地穿梭,快遞物流行業在當時還都是一個帶有著一點灰色的事情。
但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市場之中,各種商業模式自身也在不斷地演進,直到電商的爆發式增長,讓快遞物流行業也同樣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200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10.6億件,而2016年這個數字則變味了312億件,10年間30倍的增幅,無疑可以稱作快遞物流行業的黃金10年。
在巨大增幅的背后同樣也是快遞行業被電商等新經濟深刻的改變,從最初原始地服務商業,實現點對點的物的轉移,到電商時代快遞物流被作為連接電商與用戶之間最重要的橋梁,幫助電商們完成商品最終的閉環交付。
「我經常在京東上買東西,原因就是除了正品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物流做得非常的快!乖诓痪弥暗臑蹑偦ヂ摼W大會上,網易創始人丁磊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網購體驗,也讓坐在一旁的劉強東笑著鼓掌應和。
丁磊的選擇其實像很多普通用戶一樣,因為作為直接觸達用戶的關鍵環節,物流體驗的好壞對于電商而言,要超出電商前端頁面設計好壞帶來的影響,因為在整個服務環節中,物流才是那個真正的「UI界面」。
于是丁磊也為網易旗下的電商平臺「網易嚴選」選擇了京東物流作為其物流合作方,用戶對商品消費在升級的同時,實際上對物流服務要求的體驗提升則更早。在此之前的電商競爭中,物流服務體驗就成為了各家比拼的關鍵,這也讓京東物流這樣基于電商端長出的物流服務商,有了滿足用戶高體驗要求的服務能力。
而在B2C電商大戰格局已定的當下,對于京東而言,將其物流服務以賦能的形式開放出來,服務更多的需求方,似乎是一種最佳選擇。
從2007年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以來,京東物流一直被很多人看作是京東的吸金黑洞、虧損源頭,但另一方面,京東物流也成了像丁磊所言的京東吸引并留住用戶的重要原因。
「物流只是一個起步,當它變成資源平臺,你能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面對外界的質疑,劉強東曾這樣回應道。于是我們看到,2010年京東第三方開放平臺成立之后,京東物流的服務體系也開始開放,承接第三方訂單;2017年4月,京東物流正式獨立運營后,京東商城的自營業務也僅作為其重要的一個客戶。
當只服務京東一個客戶時,京東物流必然需要以成本為導向,同時需要承受京東電商銷售波峰波谷帶來的壓力。而當資源被開放出來時,京東物流資源便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時也實現了其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讓公司轉變為利潤導向。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京東物流的理念和快遞公司的理念也便發生了碰撞。對于傳統快遞公司而言,由于加盟制等模式,物品被搬運的次數越多,利潤空間便越大;而對于出身電商服務的京東物流而言,減少搬運次數則是他們的目標。
京東物流設計的核心就是減少商品的搬運次數,通過龐大的覆蓋網絡與倉配一體模式等,從而將商品搬運次數從5次降至2次,進而實現90%以上的訂單24小時內交付。
這也正是京東物流打開新物流時代的方法論,以用戶為中心,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智慧物流。
對于傳統物流行業而言,最大的壁壘是構建從干線一直到末端的物流體系,讓快遞能夠在這個網絡中快速轉移。順豐選擇的是整張網絡一直到末端的快遞員都由自己做,能夠做到每個環節更好的管控,但卻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最初成長較慢,以及價格較高的問題;而三通一達們則通過加盟的方式希望快速擴展網絡,卻又使得其對干線網絡之外的服務體驗無法較好管控。
而在眼前的智慧物流時代中,網絡已經不再是競爭的唯一核心。京東用十年時間構建起了覆蓋全國的物流體系,并且有著更好的管控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來自于自建直營模式,更依賴于其信息體系以及對于大數據的分析利用。
通過數據分析,京東能夠讓自己的這張網絡更高效地運轉,能夠大幅減少商品被搬運的次數。當然并非三通一達們不以用戶為核心,而是加盟制及其背后利益體系讓三通一達快速擴張并實現上市,這也使得其很難自身革命。
正如凱文·凱利所言,「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么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而京東物流從成立之初便是圍繞著電商以及電商背后的用戶需求,直到如今用戶需求越發個性化,線上、線上零售不斷地在融合,物流行業也處于變革的前夜。
發貨方的商家們需求是降本增效,而對用戶而言,需求則是不斷提升的服務體驗,物流服務商則需要在其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以及增效的辦法。
物流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完成商品搬運那么簡單,數據在物流行業的價值正在變得越來越大,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優化物流運輸效率早已不是新聞。無人機送貨更是已經不再只是作為噱頭的故事,而成為真實在發生的行業變化。
這種變化不僅僅發生在物流行業,帶來物流行業格局的變化,同時也正由物流行業傳導到更多的領域。最直接的例子或許便是亞馬遜與eBay之間的競爭,前者將創始人貝佐斯一度推上世界首富的位置,而后者卻在競爭中逐漸滑落,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物流體驗的管控能力無疑成為了重要的影響因素。
而回到國內,不論是新零售,還是第四次零售革命,概念上的爭議都不會影響零售行業變革這個事實。到店下單物流到家,通過智能音箱、冰箱下單送貨上門,更個性化的物流服務也讓新的消費方式成為了可能,但同樣也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對于物流行業而言,物流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讓物在運輸網絡中流轉,而是讓其更高效地流轉,并且能夠滿足更細分和個性化化的需求。
物流行業正在從簡單的堆砌人力和運力的階段,進入「智慧物流」階段。而以用戶為中心的,基于創新技術的物流數據引擎正在成為京東物流打開智慧物流時代的鑰匙。前者代表著消費升級,后者則是新技術的不斷演進。
正如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說的那樣,「物流行業的每次變革都是消費與產業升級和技術突破交互推動的結果,新一代物流將呈現出短鏈、智慧、共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