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17-6-6 8:26
前幾天記者在京東到家上買水果,送貨的是一位達達的配送員。仔細一看,竟是位妹紙,這讓見慣了快遞小哥的記者有些驚訝,上前聊了幾句。原來她是一位家庭主婦,平時要早起送孩子、做家務,傍晚又要接孩子放學,中午接點送貨的單子剛好可以利用閑暇賺點錢。“比上班打工自由多了。不多說了,我趕時間,還有好幾單要送呢。”
同城速遞行業真是為無數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保守估計,每個兼職配送員平均每天送10單,每單賺5元,一年工作200天,年收入10000元。以達達300萬規模的眾包配送員為例,就有300多億的年產值。
巨大的市場空間,自然不會被達達忽視。
近日,達達正式宣布其品牌、產品和服務全面升級,并發布一款新App,從以往服務B端商戶,升級為同時面向B端商戶和C端個人提供服務的同城速遞品牌,并獲得了陳赫、海清、張馨予、何潔、閆妮等眾明星的祝福。達達還宣布將與京東物流深度協同,構建全國最大最高效的同城配送網絡。
一、達達為何發力消費級同城速遞市場?
首先,同城速遞市場發展迅猛,是巨大的增量藍海。
據國家郵政數據,同城速遞是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未來五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實現51.1億件,其中同城速遞13.6億件,占26.6%,可見其提升空間很大。
本質上,同城速遞潛力大,源于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到十年將發生結構性變化。一是更注重提升物流效率;二是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更愿意為品質更好、效率更高的服務買單。
但面對用戶的同城即時配送需求,傳統物流目前并無好的解決方案,客觀上刺激了同城速遞的崛起。比如在某個工作日的下午,領導突然有個緊急的合同要送去給客戶,你很難要求快遞當天寄到,所以最終還是自己抽空跑了一趟,“人肉寄件”。
其次,行業尚處早期,仍有諸多用戶痛點未解決,也沒有No.1出現,正是攻城略地的好時機。以電商物流配送為主的順豐等巨無霸接連上市,傳統快遞行業在中國發展了二十多年,已步入成熟階段。而同城速遞卻像初生的寶寶,還在蹣跚學步,缺乏有影響力的領導者。
本質上速遞與快遞的邏輯相差很大,前者是點到點的分散式運輸,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間的距離只差一個快遞小哥;而后者是點到點的集散式運輸,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間至少隔了兩個快遞員和一到多個集散網點。
但要傳統快遞公司轉型同城速遞業務復雜度非常高,需要調整后端的供給模式,儲備充足的流動配送人員,建立嚴格的服務規范和標準,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
因此,同城速遞市場處于爆發前夜,誰能更好地搶占先機,就有可能成為新品類的定義者,主導游戲規則,這也是達達品牌升級的核心訴求。
達達從B端擴展到消費級市場,也是為了抓住消費升級的紅利。
正如前面提到的,新中產階級的崛起帶來消費升級,人們對更便捷和快速的配送服務體驗有更高的支付意愿。達達過去的老本行是對接商戶的同城配送需求,拿下的都是京東、沃爾瑪、永輝這種量級的大牌合作伙伴;如果將以往服務B端的豐富經驗運用在消費者市場上,達達可以獲得C端的增量用戶,借助消費升級的紅利,完成從幕后到臺前的轉變。
二、達達將如何重塑同城速遞新品牌?
據了解,達達全面升級為消費者品牌,意味著你以后可以在達達上請專人直送,享受15分鐘上門取件、1小時送達、7X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寄送或代取的物品范圍涵蓋合同文件、服裝、零配件、食品飲料、發票證件、禮物鮮花等。
為了實現升級,達達推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舉措。
首先是產品的升級。
把原有的“達達商家”App升級成了同時面向B和C端的“達達”App,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也有了升級。記者打開App仔細體驗了下,新的UI走的是蘋果極簡風,感覺不錯,簡單的操作流程也很容易上手,步驟很像快遞界的滴滴打車,可以滿足個性化、即時性的配送需求。果然下單后沒多久,專屬小哥就上門了。
查看地圖,實時了解訂單情況,和打車軟件的體驗類似
其次是服務升級。為了讓用戶安心,達達首創了“保價賠付”,你只要繳納一定費用,就可獲得最高200倍保價金額的賠付;還建立了配送員的信用體系,基于算法和數據積累給小哥們動態打分,大大提升服務的質量保障。
本質上達達采取以上舉措,是為了在服務好B端客戶的基礎上,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痛點,最終建立C端的強品牌認知,強化消費者心目中“同城速遞第一品牌”的形象,成為新市場的定義者。
三、撬動行業,達達未來或成行業領導者
其一,達達拓展消費者市場,并非平地起高樓,而是已有強大的網絡效應。通常雙邊交易市場,優先發展供給端更重要,一旦能提供優質的服務,C端市場會隨著口碑傳播,迅速擴大,而達達過去多年在B端的積累,對切入同城速遞市場是極有幫助的。
過去三年,達達專注于服務B端商家,已積累起超過300萬的眾包配送員,覆蓋全國350多個城市,這個數字基本可以秒殺其他同類競品。當你派件時,很有可能會發現達達上的配送員搶單速度更快,也更容易找到離你最近的小哥,體驗也很好。
因此一方面更多的寄件用戶會選擇達達,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配送員加入達達平臺接單,獲得更多收入,從而形成網絡效應;這和打車軟件是一樣的,一旦吸引到更多的c端用戶,網絡效應會越來越強,供需匹配效率也會更高。
另外,達達在產品、技術和算法上也有很多的積累,目前技術團隊中有大量來自阿里、百度、京東、騰訊的技術骨干。更重要的是,達達過去基于服務沃爾瑪、永輝超市等海量B端商戶所建立起來的高標準,可以沿用到新的同城速遞場景中。為缺乏規范管理和服務保障、用戶體驗欠佳的同城速遞行業樹立新標桿。
其二,建立嚴格的行業標準和服務保障機制,是達達爭奪行業話語權的重要舉措。有句話說得好:一流企業建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在增量的新市場中,誰先制定行業規則,誰將掌握行業的話語權。
達達憑借過去B端服務積累下來的良好服務品質和口碑,樹立行業標桿是很自然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還建立了業內首個“保價賠付”機制和配送員信用體系,我們認為賠付機制和信用體系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行業標配,而達達將憑借“人無我有”的優勢,在當前的跑馬圈地中搶先占領行業制高點,有利品牌塑造。
其三,京東的資源具有稀缺性,有助達達迅速搶占市場形成競爭壁壘。這次的發布會上,達達宣布將與京東物流深度協同,構建全國最大最高效的同城配送網絡。
達達作為國內最大的即時物流平臺,在運力、單量、技術等方面都積累了相當大的優勢,在最后三公里領域做到了絕對的行業領先;而京東擁有成熟的物流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這兩家的深度協同將能極大提高履約效率,為消費者帶來很好的用戶體驗。
結語
最近,馬云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狠批”了接連上市的快遞公司:上市后融到的錢要用對地方,提高技術而不是去拼殺市場,錢花不對只是個傻子;犀利的言語也把眾人的眼光再次投向了快遞行業。
慶幸的是,達達屬于比較聰明的,面對爆發前夜的同城速遞藍海,達達果斷地選擇切入消費級市場,從形象、產品和服務等多個維度共同塑造了一場破繭成蝶的品牌升級。在B端市場的積累和網絡效應、京東的稀缺資源和建立行業標準的有益嘗試,都是達達可能成為引領者的有力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