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4-9-29 19:6 編輯:方方
受困感伴隨著許多人,磨難、疾病、偏見和標簽如同圍墻,圈住一顆顆不甘的心。身為創業者以及為生活打拼的人,對困境的感受則更為深切、具體,在一個信息差消弭的時代,他們熱烈地希望打破困局完成出圈,來上一場酣暢淋漓的掙脫。
掙脫感,或許是當下的人們最為稀缺的體驗之一。從凝滯的現實、止步不前的生活中奮身一躍,這是對于不甘的心最迷人的獎賞。新晉熱播短片《出圈吧!Created in China》,記錄了一群成功“出圈”的人,他們的故事,讓每個人感受到掙脫的力量。
01:被困住的生活
沈丹感到人生被困住,是在帶著80余萬債務和女兒回到家鄉時。
身邊曾經的朋友消失了,沒有人和她聊天。她聽到最多的話是家中母親的責怪:“早就跟你說,在村里找個人嫁了不要出去拼,你看出去后果就是這樣子。”
沈丹生于福建省武夷山的鄉村,一家生計,全靠父母種莊稼維持。七八歲,沈丹就端著凳子到灶臺上給家人煮飯,下大雪時,只能穿著一雙涼鞋步行去學校。早早輟學后,帶著媽媽給的一個蛇皮袋和200塊離家,沈丹去火鍋城打工、做酒店服務員、擺地攤。認識一個男人,對方卻在自己懷孕期間人間蒸發。
為養女兒,年輕的單身媽媽在兩年間拼命打工,“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從早上七點工作到凌晨三點”。結果,攢下的十幾萬元竟然在合伙創業時被騙光。共同開建石材廠的合伙人跑路后,她自己帶著孩子在工地煮飯、修理機器、放樣、跑業務、收賬,撐下一家廠,甚至一度開出第二家新廠。
不久后,一位朋友讓沈丹把自己的廠借給他抵押還債,“半個月后就還”,隨后,這位朋友再也沒有回過消息。接連遭遇遇人不淑和背叛,沈丹從婚姻、交友到事業的失敗,將她推入人生谷底。
回到家鄉,作為受害者的沈丹發現自己并沒有獲得安慰,反倒成了村里的反面教材。鄉間議論聲像夏日蠅蟲般飛揚,她不再想出門,將自己在家關了一個多月。
圖丨沈丹和女兒回到村里
相對于沈丹的人生泥潭,蔡磊落入絕境則像是被命運捉弄。受困感埋伏于前進的路途,吞咽著一顆不甘的心。身任京東副總裁的蔡磊,有著令人羨慕的平順且成功的上半生,直到2019年,他確診患上漸凍癥。
身體的不適最初從2018年8月起出現預兆,但蔡磊不以為意,一度以為是工作壓力大。直到左臂肌肉開始頻繁跳動,他才去醫院,在六次檢查后確診肌萎縮側索硬化,俗稱漸凍癥。這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暫無特效藥,發病后普遍生存時間為2到5年。
他了解到自己將以極度痛苦的方式度過余下的生命:全身各部分骨骼肌逐漸在無力、萎縮、顫抖中失能,最終無法說話、進食、呼吸,要把氣管切開,靠呼吸機維生。一個病友的說法讓蔡磊印象深刻,“到最后是想自殺的,但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
那段時間,蔡磊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妻子摘出自己的人生困境。收到診斷通知書后,他左思右想,向妻子段睿提出離婚。蔡磊和段睿的孩子那時剛出生不到一年。得知丈夫患病的消息時,段睿連雙方的父母都沒有說,將自己陷于思考解決辦法和處理事情的忙碌中以遠離悲傷。
段睿拒絕蔡磊提出的離婚請求,堅持與他一同抵御厄運,尋找治療方案,并開啟漸凍癥科研相關的創業。
圖 | 漸凍癥給蔡磊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而另一邊,出身草根的葉洪新則是在經歷創業受挫的苦澀。從小村莊走出的他17歲開始打工、經商,10年間賺到的千萬積蓄,卻很快耗光在一堆報廢的機器上。那是他的第一次創業。27歲的他發現自己過去10年都在埋頭賺錢,沒有做過自己喜歡的事,于是決定重拾兒時夢想,與朋友一起自造飛行器。尋求改變的沖動,卻迅速將他多年的打拼歸零。
二次創業時,葉洪新選擇去做高速吹風機,創立品牌徠芬,可到2021年初,日銷量也只有三五單。
葉洪新感覺人生如同失敗的飛行器一起下墜,在第一次高飛后,就長久地困在無法起飛的低谷。公司倒閉的征兆如頭頂的尖刀高懸著,那段時間,葉洪新總會明確感知到公司“幾個月后就會掛掉”。
圖 | 葉洪新背負著巨大壓力
受困感伴隨著每個人的人生,磨難、疾病、偏見和標簽如同墻圍,圈住一顆顆不甘的心。
身為潔麗雅“企三代”的石展承深有體會。1986年,石展承的爺爺創辦了潔麗雅的前身“諸暨毛巾廠”。經歷三十余年,如今的潔麗雅面臨著“品牌年輕化”的困境。石展承1999年出生于浙江諸暨,從小就在諸暨毛巾廠里長大,他記得自己小時候會在爺爺的辦公室、父親的辦公室跑來跑去,但沒有人陪他玩,“他們好像沒有閑下來過,有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人、打不完的電話、簽不完的字。”
石展承記得自己從小對父親的敬仰,其中還帶著一絲恐懼: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很嚴肅,即便在家中也和公司狀態無二。2021年11月,那時正讀大四的石展初次嘗試承擔將品牌年輕化的責任,他在直播間里費力地叫賣浴巾、毛巾、浴袍,那些曾經的爆款此刻卻無人買單,在線人數一直只有十幾二十人。他想起自己上綜藝時,有人質疑他“富不過三代”,開始自我否定,懷疑父輩數十年的努力將在自己手中功虧一簣。
一天,父親問起他的直播間,石展承又感受到那種熟悉的恐懼。在知道慘淡的現狀后,父親直接表達出對石展承的懷疑和否定,“你就是小貓釣魚,3分鐘熱度,不管做什么事你都做不成。”話語像飛來的利刃,他感覺到精神的刺痛。
圖 | 石展承被父親的話刺痛
有人在父輩的光芒下迷失方向,而還有一些人,則要靠自己從貧瘠的命運中突圍。從山村里走出的服裝主理人劉一一,家里有兄弟姐妹5人,父母以開小賣部為生。她上到高二,便因家里無法再負擔她的教育費用而輟學。她用500塊買了一張去廣州的車票,踏出了逃離的第一步。
來到廣州后,她便一頭扎進了紅棉服裝大樓里的檔口。大樓里的時間過得非常快。一批貨的到來,就像魚食撒向池塘,所有人一擁而上擠破頭地爭搶。沒有包裝袋的衣服堆成高高的山,劉一一感覺自己和這些衣服一樣堆積在市場,“稍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服飾設計最初是她不敢碰觸的夢想。那幾年在檔口打工,劉一一每天都看見廣州街頭密密麻麻的車輛,感到自己被整座城市淹沒。要創業,她還要跨越資金、學歷和行業知識的重重門檻,人生的攀爬猶如天梯。
圖 | 劉一一的檔口工作并不順利
受困感沒人喜歡,卻有一些難能可貴的副產品,它會激發一顆不甘的心。在變動不居的時代,人們都熱烈地渴望著從凝滯的現實、止步不前的生活中奮身一躍,來上一場酣暢淋漓的掙脫。掙脫感是一種極為稀缺的體驗,卻也是對不甘的心最好的饋贈。
02:掙脫的努力
長久的受困總會滋生掙脫的渴望。不甘于此的人們,總會帶著自救的本能開始行動。
重回鄉村,沈丹開始用短視頻記錄生活。此前,無處傾訴的沈丹曾在抖音發布了第一條短視頻,沒有旁白沒有剪輯,在出租車上自拍15秒,配樂是一首網絡歌曲:回憶總想哭,一個人太孤獨。難以表露的真實情感,有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地方。
那些撈魚抓蝦的短視頻發布后,沈丹的賬號評論區零星出現幾條留言,有人評論說“你的家鄉好漂亮。”她突然感覺到和世界的聯結,“有個人跟我溝通。”陌生人善意的評論像木柴擦出的火星,冒出微小但溫暖的光亮,讓她有了精神的寄托。分享自己和女兒的日常也成了照亮她生活的一道光。
圖 | 沈丹開始記錄生活
最開始,沈丹讓村里人幫忙拍攝視頻。她在村民們早上出門干活時叫住他們,問“你能不能幫我拍一個?”村民們拍的視頻有頭沒腳、有腳沒頭。沈丹買了個三腳架,開始自己拍自己,白天拍攝,晚上剪輯、打單、發貨,售賣茶葉。
村民和家人都不理解她在做什么。奶奶拿起棍子打她,說“你一天到晚拿個手機拍來拍去,拍什么?做一餐飯,原來手腳很快十幾分鐘就好,現在一兩個小時午飯還沒得吃。”表妹看著沈丹,哭了出來,覺得沈丹因為欠錢太多精神失常了。她提出給沈丹找工作,幫她養孩子,哭著勸說姐姐,“你不能這樣,不要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許多人覺得她成了神經病。
周遭的不解和質疑并沒有讓她停止行動。從粉絲們的評論和私信中,沈丹越來越了解到拍攝這些農村生活視頻的意義,除了不辜負人們的信任,還有許多女性向她表達支持和崇敬,“你怎會如此優秀?” “我也想成為像你一樣的女人。” “你讓我看到了媽媽的影子,中國女性最勤勞美麗的模樣。”
視頻中,沈丹做豆腐乳、辣椒醬、筍干,從在山里挖筍開始,拍到去皮、清洗、切絲、曬制。這是一個人在鄉土勞作的獨奏,沒有語言和對白。鋤頭敲向土地的聲音,山筍從泥土中挖出的聲音,筍塊落進編織袋的聲音,刀鋒剝落筍皮的聲音,和她一樣干練而清爽。
這條挖筍視頻成了爆款,獲得284萬點贊,漲了幾十萬的粉絲。接下來一個月里,人們看見沈丹在田間地頭開拖拉機、開貨車,在3月份采茶的季節扛著100多斤茶葉,站起來就走了。這一個月,沈丹漲了四五百萬的粉絲,越來越多的網友對沈丹家鄉農產品感興趣,沈丹發現了抖音電商的機遇,決定做更多的事。她在村里成立了一支小分隊,召集了十幾個村民,分為三個小組,曬地瓜干、做豆腐乳、咸菜、臘肉。
圖 | 沈丹組織村民們一起創業
隨著她的短視頻事業初具規模,沈丹決心在村里開一個茶廠。周遭的村民們有人出錢,有人出力,男人們幫她換瓦片、做吊頂、油漆、水電,女人們一起做飯。沈丹說:“原來可能只是一個人不被認可,后面就變成一群人在做一件事了。”這些年,她獨自養育女兒,獨自開廠,因為貧窮和無人幫助被迫習得了許多技能,學會自己開貨車、修理重型機械。
當從網絡開始建立的聯結蔓延到線下,她感覺自己像從洞穴中走出來到集市,周遭的世界熱鬧而開闊,聚集起和自己同心同力的一群人。
走出自我的洞穴,看見他人、聯結世界,也是最初驅動蔡磊走出幽暗心境的動力。
從自己的命運出發,他想到更多跟自己一樣的漸凍癥患者。在妻子段睿的鼓勵下,他在短期內查閱了幾千篇與漸凍癥相關的文獻,聯系全球各種頂尖的醫學家。幾年來,蔡磊先后創建了罕見病科研平臺,設立慈善信托基金,持續為推動漸凍癥科研發展做出努力。
早年創業的經歷,也告訴蔡磊“人需要一直做有價值的事情”,用創意與希望撬動現實,創造變革。這種精神成了蔡磊應對困境的人格底色,在疾病的重壓下,一種韌性像野草一般沖破凍土旺盛生長。
然而,作為罕見病,漸凍癥科研項目難以獲得投資與關注,科研團隊成立困難,項目推動緩慢。2022年夏天,一個燥熱的午后,段睿在辦公室中一邊看文獻一邊打蚊子,手中舉著電蚊拍揮舞時,她突然告訴蔡磊說,“我有個偉大的想法。”她提出要用開直播的方式,擴大漸凍癥這種罕見病的聲浪,用蔡磊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這個項目。
第一場直播就來了一千多人。那個晚上,段睿感覺“我們活過來了”。蔡磊宣布自己會將直播所得經費都投入到漸凍癥攻克項目中,越來越多人知道他們想要推動漸凍癥科研發展的決心和愿望。那段時間,科研團隊所有的聯系方式都被打爆了。在抖音直播間,蔡磊和段睿找到了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圖 | 蔡磊和段睿在直播間傳播漸凍癥知識
許多場直播中,蔡磊用孱弱的聲音表達著自己與漸凍癥抗爭的故事,傳播漸凍癥的知識,感染了無數網友,撬動社會資源投入到這一罕見病的防治中。
人人都渴望被看見。孤獨的人想聯結世界,虛弱的人想尋獲力量,帶領企業與品牌前行的人們,也渴望突破瓶頸走進更大的市場。公司在生死線上掙扎時,葉洪新沒有想到,自己臨時起意為高速吹風機舉辦的那場發布會的片段能在抖音上迅速發酵。
在他看來,這個發布會十分粗糙,拍視頻的人是婚慶公司里過來的,美工是前一天入職,今天才過來剪輯的。后來他分析,自己的內容出圈,還是因為創意和誠意:“第一是過去小家電產品沒人開發布會,第二是我們做的是吹風機的科普片,用戶對科技的東西感興趣。”
視頻火了起來,葉洪新如同發現了金手指。他立即安排同事將發布會剪成很多短視頻發布,爭取更多的曝光。緊接著,又發動更多公司同事一起來進行內容創作,鞏固此前的傳播效果。一套組合拳下來,優質內容點燃了徠芬品牌的熱度,徠芬的產品銷量開始劇增。
圖 | 徠芬賬號的內容創作強調創意和誠意
企業第三代掌門人石展承,也面臨著和葉洪新相似的困境:如何打破傳播圈層,實現潔麗雅“品牌年輕化”。經歷父親的質疑后,表演系科班出身的他想到利用自己的專業所學和“企三代”的真實身份,在短劇創作上發力,不斷的打磨劇本優化創意,用心產出用戶想看的好內容,并為自己打造“毛巾少爺”的標簽。
經過一番策劃準備,到2024年初,《毛巾帝國劇場版》在抖音登上熱榜,一炮而紅,獲得近5億播放量,有觀眾在視頻下評論,“短劇小說還是寫保守了。”
石展承感覺自己的認知也突破了曾經的局限:以前以為靠著家族企業,個人就能出圈,后來發現傳統企業需要年輕人注入活力,“不是品牌出圈了你才出圈,而是你出圈了品牌才能出圈。”
圖 | 石展承通過短劇實現破圈
在公眾注意力越發稀缺、內容過剩的時代,想要出圈,仍是要回歸內容創作最樸實的面貌,在形式與技術之外,投注創意與誠意。
如果說創意是一門可以修習的藝術,誠意則更多出自人的本心與本性,會在日常中流露。劉一一的出圈出乎她的意料。2019年,感到自己在人潮中無法出頭的劉一一學習別人的賣貨經驗,在短視頻平臺拍攝、直播,諸多嘗試都不見成效。直到有天她發布了一條記錄日常的視頻,她面對慘淡的銷量并沒有氣餒,對著鏡頭露出明媚的笑容,說“今天只賣了一單”,出乎意料地戳中了網友的心。
回眸一笑的視頻為劉一一帶來了300萬的播放量,人們覺得劉一一拍出了自己沒有的樂觀與積極。第二天早上直播開播時,她的直播間第一次沖到了6000多人在線,“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發懵的時候。”這場直播她賣出了6000多單,商品交易總額超過16萬。
為了接住這“潑天的富貴”,劉一一決心前往直播公司學習,提升專業技能。之后,她從廣州來到杭州,找到女裝供應鏈的負責人聊合作與傭金,又去東海找珠寶供應鏈。雖然很長一段時間,劉一一的直播間又變得冷清,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在不斷的嘗試和練習中,劉一一熟悉了直播流程,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直播風格。第三次嘗試,她來到海寧皮革城,第一天賣了6000多塊錢,她感覺自己又看見了希望。
賬號開始有起色后,劉一一開始付出更多的努力。她忙得晝夜不分,用心研究用戶喜歡的好衣服、好內容。在8~9場直播后,她單日的銷售額第一次突破30萬,隨后開始“階梯式上升”,最后穩定到每天能賣出100多萬。
源于誠意和真情的流露,讓劉一一的樣子被看見,個體真實而獨特的輪廓也開始從人群中顯現。
圖 | 劉一一通過視頻漲粉百萬
面臨困境,帶著脫離當下的阻滯、推動生活前進的渴望,人們開始行動。有人在創意中創作,有人在誠意中真實表達自我,在持續增長的流量中,向上的愿望有了借力,不少人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03:出圈之后
帶著出圈的渴望走出幽暗洞穴后,更寬廣的世界的光亮,時而明麗,時而讓人眩暈。更多的選擇,也給人們帶來更多價值的拷問。
曾有一些機構來找沈丹合作,她不斷問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東西?” 在和不同機構接洽之后,沈丹逐漸清楚,“我更想做自己。”她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如今已有了一百多人,為許多無業的農村婦女找到維生的活計。她還發起一個公益項目,成立巾幗培訓學院,針對農村留守婦女、頂梁柱母親、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們進行免費培訓,幫助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做直播、賣農產品。
圖 | 沈丹和鄉親一同包裝產品
借助平臺的力量,像沈丹、蔡磊這樣的創業者更加篤定了自身的價值,并且試圖影響更多的人。蔡磊與段睿的直播,讓更多機構開始有信心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他們開設的抖音賬號“破冰驛站”也成為了漸凍癥患者及其家屬們的希望燈塔。
在將重心放在公益事業后,蔡磊一度失重的生活又有了錨點,他決定要繼續用自己的命運換取人類在漸凍癥研究上的突破。他意識到,自己的抗爭精神成為了許多人獲得力量的源泉,就像小時候他最喜歡的偶像孫悟空一樣,他希望更多人能夠擁有這樣的力量:“有抗爭精神,天不怕地不怕,壓了五百年還是一條好漢。”
在《出圈吧!Created in China》紀錄片中,段睿也表達了這場自救對自己的改變,“如果說人生是在體驗,那你很難找到一件事情,可以把你的生命都放進去。”她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能放置生命的志業,找到了那件能讓自己認為“此生值得”的事情。
圖 | 段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志業
從底層走來的葉洪新,也成功帶領徠芬公司開啟了高速吹風機國貨時代。2021年,徠芬公司全年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3億。葉洪新至今對一條消費者的評價記憶猶新:“當時他評價里寫的說‘大品牌就是不一樣’,哇,這個感覺真好,他怎么會把我定義成一個大品牌呢?”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逐漸意識到徠芬是“真的出圈了”。
他將電動牙刷刷頭的價格定在9.9元,研究各種降本方案,給定價低的新產品起名為“普惠版”,“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術,為什么不讓所有人都用上呢?”葉洪新始終希望好的技術能有低的使用門檻,盡可能覆蓋所有人。
當年那個憑借著“回眸一笑”出圈的女孩劉一一,也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服裝主理人,擁有了自營客服與發貨團隊,實現了設計與出品“自己服裝”的夢想,借助抖音電商將好衣服帶給了更多人。在看到消費者的認可時,她覺得自己成了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和劉一一一樣,石展承通過流量高峰迎來了向上的轉折。今年抖音商城618短劇直播首秀,“毛巾少爺”4小時GMV就突破了500萬。小助理一直對著石展承打手勢,他愣了一會才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產品都已經售罄。就像小馬過河,這位企三代在這里摸準了自家品牌年輕化的路子,“毛巾少爺”賬號更是被列入了潔麗雅品牌未來十年發展規劃。在突破困境后,他決心帶著團隊,繼續擔當起Z世代的光亮。
如果哪天沒有流量了,我還能留下點什么東西?許多出圈的人也如此問過自己。掙脫困境的意義,可以不止于一場階段性的自救。
那些成功出走的人們,希望把自己的故事傳遞出去,讓更多被生活困住的人有前行的信心與希望、行動的路徑與勇氣。
撰文|謝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