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fā)布時間:2024-7-11 9:33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8日訊(記者李方) OpenAI即將于7月9日起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服務,國內凡是調用OpenAI API的大模型公司將受重大影響?實際上并非如此。連日來,國內大模型廠商反應迅速,紛紛為開發(fā)者提供“免費”或“一鍵式”搬遷計劃。不少人第一反應覺得“糟了”,但記者采訪一些業(yè)內人士,他們卻認為此舉將更有利于中國AI的發(fā)展,那么,此事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OpenAI“停服”未產生明顯影響
6月25日,OpenAI通過電子郵件通知位于中國的開發(fā)者,從7月9日起,將阻止來自非支持國家和地區(qū)的API。要繼續(xù)使用OpenAI的服務,必須在支持的國家或地區(qū)內訪問。其實,目前OpenAI的API向161個國家和地區(qū)開放,中國原本就未在其中。
事實上,OpenAI官方此前也并未向中國市場提供服務,至今也沒有向中國用戶直接開放注冊和使用。據媒體報道,目前使用OpenAI的能力主要有兩個主流渠道,一是對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二是對接微軟Azure提供的OpenAI能力。此前在國內對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使用OpenAI能力,就始終面臨著隨時被封禁的可能,“出于個人興趣的開發(fā)者可以這么做,但企業(yè)這么做的話,風險就會比較高。”
那么,OpenAI“停服”,影響到底有多大?網易有道CEO周楓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直接從行業(yè)來說影響不大,標準的大語言模型國內水平提升很快,不管是純文字還是多模態(tài)都已經能基本滿足大部分應用的需要。當然,OpenAI創(chuàng)新能力強大,國內公司還需要繼續(xù)發(fā)奮圖強。”
“目前沒有觀察到此舉對國內AI行業(yè)帶來實際影響。反過來,如果國內之前可以正常使用ChatGPT和OpenAI的API,那么封禁就會有很大影響。”月之暗面Kimi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面向普通用戶,ChatGPT原本在國內就無法訪問,這方面沒變化;面向開發(fā)者,OpenAI的API也是同樣的情況,但過去管得不嚴,現(xiàn)在會嚴一些。我們沒有觀察到Kimi的用戶或開發(fā)者受到了相關信息的明顯影響。”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記者,“其實OpenAI一直對中國設限,這次只是將限制延伸到了API接口,使得一些本質上是ChatGPT的國內AI工具無法使用,從整體上看,此舉對中國大模型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件好事。”
有分析認為,國內部分將OpenAI技術“包裝”成自己產品的“套殼”應用,或將受到此事波及。對此,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在個人視頻號中表示,現(xiàn)在國內幾家大廠的大模型應用API在調用方式上完全兼容OpenAI,而且近期調用API的成本急劇下降,所以國內一些應用可以直接切換到國產大模型;其次,做企業(yè)級應用的廠商或創(chuàng)業(yè)者更不會受影響,因為他們不會用OpenAI給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提供服務,現(xiàn)在國內開源大模型都可以本地私有化部署,可以定制成專業(yè)大模型、場景大模型,在專門的政企場景上精心微調,配用內部獨有的業(yè)務數據,在能力上要遠超GPT-4,響應速度更快,還能保證數據安全。
“據我了解,國內在早期大模型訓練時,會用OpenAI來生成一些微調的數據,相當于把OpenAI GPT-4的能力‘蒸餾’到國內本地大模型里,但這是在大模型發(fā)展早期。現(xiàn)在大模型的很多訓練方法、數據、工具都已經發(fā)展非常成熟了,這樣做的廠商應該也不太多了。”周鴻祎說。
國產大模型快速響應集體邀約
當OpenAI通過一封信明確提出“停服”日期時,國產大模型廠商快速響應,紛紛發(fā)出“搬家”邀約,集體上演花式搶用戶。
6月25日,騰訊云宣布,即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24時,將為新遷移企業(yè)用戶免費贈送1億騰訊混元大模型tokens,并提供免費專屬遷移工具和服務。騰訊混元大模型是由騰訊全鏈路自研的通用大模型,擁有超萬億參數規(guī)模。目前,騰訊云提供混元Pro、Standard、Lite等多個不同版本和尺寸的模型。
同日,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大模型普惠計劃,即日起為新注冊企業(yè)用戶提供0元調用,在2024年7月25日24點前適用,包括文心旗艦模型首次免費,贈送ERNIE3.5旗艦模型5000萬Tokens包,主力模型ERNIE Speed/ERNIE Lite和輕量模型ERNIE Tiny持續(xù)免費;針對OpenAI遷移用戶額外贈送與OpenAI使用規(guī)模對等的ERNIE3.5旗艦模型Tokens包;還提供免費模型精調訓練服務、零成本SDK遷移工具等。
阿里云百煉宣布,為中國開發(fā)者提供2200萬免費tokens和專屬遷移服務。通義千問GPT4級主力模型Qwen-plus在阿里云百煉上的調用價格為0.004元/千tokens,僅為GPT-4的50分之一。
除了頭部大廠,初創(chuàng)企業(yè)也迅速拋出橄欖枝,爭奪這波流量。月之暗面提到,Kimi開放平臺接口完全兼容OpenAI,最快5分鐘實現(xiàn)絲滑“搬家”。此外,在前一陣大模型“價格戰(zhàn)”之下,kimi提出了增效方案,其正在公測的新技術——上下文緩存技術(Context Caching),將降低開發(fā)者使用長文本旗艦大模型的成本,最高可降本達90%。
從實際來看,就ChatGPT這一toC產品而言,國內用戶本身也無法從常規(guī)渠道訪問;對企業(yè)而言,面對逐漸加深的技術封鎖形勢,應該早有心理準備及應對方案。盤和林指出,國內大模型的發(fā)展,下一步的重點依然是突破算力技術的瓶頸,要將GPU等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完善算力生態(tài),才能讓中國大模型的底層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總之,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yè)發(fā)展提速,不少國產大模型的能力已逐步接近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擁有超大的市場規(guī)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將為大模型落地應用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當OpenAI變?yōu)椤癈loseAI”時,可以預見的效果是,倒逼國產大模型企業(yè)把自強自立發(fā)展的加速踏板“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