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4-1-22 9:54
近年來,諸多方面都不占優勢的山東德州市通過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金融鏈“四鏈協同”,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等較為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成為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在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融入全球產業鏈。
“無中生有”隆起產業高地
不久前,山東首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生產線在山東有研艾斯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正式通線。記者在位于德州天衢新區的有研艾斯生產車間看到,單晶硅棒在被切割成僅一毫米厚硅片后,經過倒角、研磨、清洗檢測等四五十道復雜工序,進入倉庫準備出廠。
“生產線一期總投資25億元,達產后將形成120萬片/年的生產規模,這也標志著德州成為全國第五個能生產12英寸大硅片的城市。”山東有研艾斯總經理閆志瑞說。隨著集成電路工藝的發展,硅片趨向大尺寸化和制程精細化,12英寸硅片為當前及未來較長時間內的主流產品,是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芯片制造的關鍵基礎材料。
德州市委書記、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鏈長田衛東說,德州是中國有研科技集團在全國投資布局規模最大、業務領域最廣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自2018年落戶以來,已先后投資97億元建設七大“有研系”項目,涉及大尺寸硅片、高純濺射靶材、刻蝕設備用硅材料等領域。“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有研8英寸、12英寸硅片將分別占國內市場的10%和20%、高端靶材占全球市場20%以上,德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
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領域異軍突起是德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德州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一號產業”重點培育,聚集要素資源、加大招引力度,英望科技、華威手機、北京同源微、鯤程電子、恒芯電子等高端優質項目先后落地。
“三線城市也能崛起一線產業。”德州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說,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現有規上企業123家,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22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300億元,同比增長128%,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四鏈協同”培育營商生態
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有限公司是美國威訊公司在亞洲建設的第二個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手機射頻集成電路芯片,2022年實現進出口60多億元。公司總經理助理崔榮霞說:“公司落戶德州,就看營商環境好,部門協同辦事效率高。”
近年來,各項資源并無優勢的德州吸引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高端項目成功落戶,背后是當地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金融鏈“四鏈協同”,助力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一是做實產業鏈鏈長制,優化營商服務。德州市委主要負責人任產業鏈鏈長,推進產業鏈實體化運作,繪制產業發展全景圖、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編制出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數字經濟專項規劃、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持續加碼產業招引和培育力度,使得產業服務不斷優化,企業涉及的用水用電、日常經營等問題得到高效解決。
二是精準搭建“政校企”平臺,推進人才供需匹配。德州轄區有47所高校,通過深化“政校企”合作,已開設聯合培養班次53個,培養產業人才3000余人。如德州學院與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半導體產業學院”,德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學院”,德州理工職業學院與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半導體封裝生產性實習基地”等,直接把工廠搬進學校,既為產業培養了實用性技術人才,也讓學生盡早適應企業管理文化,實現無縫銜接。
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產業創新鏈條。德州加強產學研合作,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如成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應用研究院,與山東大學、西北工大等10余所高校、20余個專家團隊合作,通過“企業出題、政府接題、院所解題”方式,打通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鏈條。德州還建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全力為企業服務。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新說:“有了園區集成電路模塊測試公共服務平臺,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產品檢測及貼片流程,檢測成本降低了30%。”
四是打造基金支持體系,金融賦能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前期資金需求量大、投資風險高,德州推行“一鏈一投行、一鏈一基金”做法,組建山東首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金聯盟,設立了總規模35億元的10只產業投資基金,專項扶持集成電路龍頭企業。“有研8英寸硅片項目,基金出資占比20%;12英寸項目,基金出資比重達60%,這是兩個項目快速落地的關鍵因素。”閆志瑞說。
“聚鏈成群”鍛造未來優勢
在英望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整機組裝車間,員工正緊張有序地趕制一批發往孟加拉國的訂單。誰能想到,這家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智能手機企業,卻將產品銷往28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南亞地區更是獨領風騷。公司總經理胡鑫說:“2021年公司總部從深圳遷至德州后,成為山東極少數能生產自主品牌智能手機的整機企業,也吸引了生產精密組件、數據線、外包裝的12家配套企業前來落戶。”
德州發揮有研集團、威訊半導體、英望科技等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通過“四鏈協同”推動沿鏈而進,電子信息產業正加速“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元同認為,德州電子信息產業快速崛起,得益于當地對龍頭項目資金實力、市場布局、產業周期、技術來源、銷售網絡等的精準研判,實現了“引來一家企業,帶來一片產業,興起一個園區,激活一座城市”效應。
多位德州干部群眾也提出,電子信息是資金、人才、技術密集型產業,德州作為中小城市,高級經營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缺乏、產業引導基金規模小等瓶頸制約了產業發展。天衢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濤說,作為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集聚地,按照5年發展到500億元產值測算,每年需要3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這僅靠市、區難以承擔,需要各界支持。
針對高級人才缺乏的情況,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半導體材料分會秘書長林健建議,開辟項目落戶綠色通道,深挖人才培養蓄水池,進一步放寬高端人才招引政策,實現產業鏈引領人才鏈、人才鏈支撐產業鏈的同頻共振。
如果解決了人才和資金制約的難題,德州電子信息產業將更加大有可為。德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褚士強說,下一步,德州將立足產業優勢,超前實施產業布局,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半導體行業一線城市,把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成為德州地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