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3-12-7 9:53
近期,擴大電商領域開放政策不斷推出,包括建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積極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與有意愿的國家開展多方面跨境電商領域合作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利好因素支撐我國跨境電商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并將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動開放合作
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商務部提出建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與“絲路電商”伙伴國共享中國市場機遇和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此前,國務院批復同意關于在上海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方案,提出發揮上海在改革開放中的突破攻堅作用,鼓勵先行先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擴大電子商務領域對外開放,打造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新高地,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與30個國家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絲路電商”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新渠道和新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絲路電商”加速發展的同時,更多助力跨境電商發展的舉措不斷推出。今年以來,海關總署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商品和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商品跨關區退貨試驗范圍,解決跨境電商“退貨難”問題。商務部提出,將創新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持續開展跨境電商十百千萬品牌培育等系列專項行動。
跨境電商勢頭強勁
我國跨境電商經歷了5年近10倍的高速增長后,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貿易伙伴已經覆蓋全球。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4%。
業內人士認為,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的制造業基礎和供應鏈能力。
浙江萬里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副院長胡玲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得益于我國制造業基礎、電子商務的成熟以及全球化的市場需求,我國跨境電商在國際市場的增速非常快。同時,隨著中國品牌和產品認可度的提高,跨境電商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跨境電商培育力度。在硬件建設方面,目前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超1500個,總面積超1900萬平方米;在國際合作方面,不斷擴大電商領域對外開放,廣西、吉林等地發揮區位優勢,舉辦東盟網購節、跨境電商供應鏈資源對接等系列活動。
胡玲玉表示,我國已經出現一批全球排名前列的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倉儲、物流、支付、運營和供應鏈企業也在迅速發展,跨境電商產業生態逐步完善。
未來發展空間可期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依然巨大。李鳴濤表示,跨境電商更能適應全球新的消費需求,更加符合國際貿易短期化、小單化等發展要求。未來,跨境電商在服務中國制造全球化品牌與渠道建設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平臺已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同時,跨境直播等模式的興起,有望繼續推動我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
李鳴濤還表示,我國跨境電商出口行業已經由高速增長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應及時把握當前跨境電商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在多元化市場開拓、品牌打造、創新引領及綠色發展等方面發力。
朱秋城認為,在擴張過后,接下來我國跨境電商出海的重點是打造中國品牌,以可靠的品質、優秀的品牌、有保障的物流等共同構成優質的服務體驗。這是未來我國跨境電商不斷做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