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3-11-23 9:41
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南昌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發展工程”強力推進,出臺《南昌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持續夯實數字化轉型的軟硬件基礎。目前,南昌市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突破2000億元大關,處于自動化及以上水平的制造業企業超過70%,其中實現了數字化管理的制造業企業占20%左右。
按照工信部相關標準,企業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可以分為L1級至L10級10個等級。今年,南昌對20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水平進行了評估評價,結果顯示,南昌市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達到L2級及以上的企業有1579家,占比達78.2%。
提升質效
ALC板材入釜,關閉釜門,啟動自動蒸養配氣系統……在位于南昌縣的江西嘉佳和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廠房內,配氣員方恩明按下按鈕,啟動程序,正在加工的ALC板自動完成升溫、升壓,恒溫、恒壓,降溫、降壓等多道蒸養工序。“從前這些工序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手動操作閥門來完成。現在,生產線智能化升級后實現了‘一鍵啟動’,我只要監控數據和設備狀態就行。”說起企業的數字化改造,方恩明非常滿意。
嘉佳和是一家專注于蒸壓加氣混凝土ALC板材和AAC精確砌塊研發、制造、銷售的企業,產品輻射華中、華南地區。從2019年起,企業陸續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目前已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制造。
“得益于數字化改造,我們產品質量穩定性大大提高,經濟效益明顯,企業步入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江西嘉佳和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熊應兵介紹,如今,產品合格率從以前的90%左右提升到99.2%,出貨量增長50%,產值增長30%。
嘗到數字化轉型甜頭的還有位于青山湖區的南昌眾拓制衣有限公司。走進眾拓制衣的“5G+智慧車間”,眼前的大型智能懸掛系統連接著兩層廠房生產線。一片片衣料掛在衣架上,跟隨懸掛系統魚貫來到各道工序的工位前,經過工人和智能機器人配合操作后,懸掛系統末端的衣架上已然是一件件成衣。
“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不斷成長。”南昌眾拓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武表示,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制衣一度缺乏集約管理,無法滿足快交期、高品質等客戶需求,也無法與產業鏈上的伙伴協同發展。“5G+智慧車間”既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損耗,還通過智能化實現了產品全過程可追溯。“我們每捆成衣上都貼有一張帶著二維碼的‘飛票’,只要掃碼,就能找到各道工序的責任人。客戶也能通過智慧系統實時監測生產進度等信息,相當于給衣服辦了張‘身份證’。”秦武說,進行數字化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提升25%,接單已超3億元。
在南昌,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正加入數字化轉型浪潮。近3年來,南昌市累計推進實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技改項目733個,累計總投資額1046.7億元,新增產值約1200億元。
助推轉型
盡管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在提質、增效、降本方面的好處顯而易見,但秦武卻發現,在他的合作伙伴中,敢于“嘗鮮”,逐漸將數字化轉型覆蓋到生產全流程的中小企業仍然為數不多。
“主要原因是前期投入高、見效慢、回報周期長,導致很多企業有畏難心理。比如我們就先后投入技改資金1800萬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在秦武看來,不少中小企業猶豫不定,那么由地方政府牽頭引導和支持企業轉型就必不可少。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南昌可獲得中央獎補資金1.5億元。“全市將把其中80%以上資金集中用于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工作,直接補貼給被改造企業。”南昌市副市長趙捷表示。
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彰顯企業改造時效和成效,南昌擬對補貼比例和額度采取“退坡”機制,其中:第一批改造企業補貼比例不超過其數字化改造實際投入資金的60%,補貼金額不超過40萬元;第二批改造企業補貼比例不超過實際投入資金的50%,補貼金額不超過35萬元;第三批改造企業補貼比例不超過實際投入資金的40%,補貼金額不超過25萬元。
南昌市財政局副局長李新宇介紹:“不僅是財政投入,我們還將出臺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精準有效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強財政、金融政策聯動,通過基金、貼息、獎勵、財園信貸通、科貸通等,撬動更多資金投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南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牛麗坤介紹,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轉”的問題,將組織數字專員、數字化專家對包括試點企業在內的制造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幫助企業制定適用、實用的數字化改造方案。針對“不敢轉”的問題,將加快工業互聯網應用和服務平臺建設,打通生產制造端和管理運營端各個環節的數據,使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大型企業等形成配套,中小企業間形成訂單共享、設備共享、產能協作和協同制造等新模式。針對“不愿轉”的問題,將遴選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推動全市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細分行業
“我們將充分考慮各細分行業發展現狀和具體需求,堅持精準化、差異化、特色化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南昌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局長陳建軍介紹。
為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南昌對800余家中小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走訪了近百家有行業代表性的中小企業,綜合考慮產業規模、企業集聚度、數字化轉型需求和意愿、信息化基礎等,選定了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電子元器件制造、生物醫藥制造、鋁壓延加工、電力設備及電纜制造共5個細分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試點。
如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計劃推行鏈式轉型方案,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通供應鏈與制造、產品及服務等各環節,形成工業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在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實行培育標桿、示范帶動的數字化轉型方案,通過升級較好企業、提振較差企業兩個途徑,形成通用性較強的解決方案;在生物醫藥制造行業,采用龍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模式,提煉通用型“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在細分行業中進行復制推廣等。
“我們梳理出5個細分行業的主要共性問題清單,目前正在開展優秀數字化服務商的遴選工作。希望能研究提出行業數字化改造N個共性問題解決方案、X個個性問題解決方案,幫助被改造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工信部標準的二級及以上。”趙捷表示,到2025年,南昌力爭實現5個細分行業的規上工業中小企業“應改盡改”、規下工業中小企業“愿改盡改”。預計被改造的中小企業數量將不少于450家,其中規上工業中小企業不少于340家。
同時,南昌還將以有力舉措推動中小企業上云用云、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打造數字化水平領先的“小燈塔”企業等,幫助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綠色、安全”的目標,積極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南昌模式”。“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恰逢其時。希望系列舉措能助力更多中小企業深入了解數字化轉型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上的巨大撬動力,加快升級步伐,實現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趙捷說。(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