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發布時間:2022-11-21 9:59
羊城晚報記者 沈婷婷
“大家好,我是科大訊飛虛擬主播小晴,歡迎大家來到科大訊飛展區……”11月16日,在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科大訊飛展區,科大訊飛虛擬工作人員“小晴”不間斷地用流利的廣東話為觀眾播報信息。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晴”的形象非常逼真,播報過程中表情自然豐富,且可以根據需要切換身份、著裝、儀態動作等,乍一看很難分辨出是真人還是虛擬人。據介紹,通過技術的不斷優化,“小晴”可以熟練地使用30多種語言與人交談,還可變身新聞主播、智能客服、虛擬醫生等多種職業,實現無感交互。
作為較早開展虛擬人研發的公司,科大訊飛依托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虛擬形象驅動等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發展優勢,近年來在虛擬人領域不斷突破創新,成果頗豐。亮相高交會的“小晴”,擁有十八般武藝的“愛加”,在2022北京冬奧會出圈的“3D虛擬冰冰”……這些都是科大訊飛虛擬人家族的代表。
目前,科大訊飛為媒體、金融、文旅、政務、電商等行業場景的超400家客戶提供虛擬人解決方案。今年6月,科大訊飛AI虛擬人交互系統通過國內首批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評測,成功獲得了數字人領域的權威標準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