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勾勒物流大未來的新模式分析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7-6 11:14
“互聯網+”時代的跨界每天都在上演,特別在電商、金融、物流三個領域。這兩年,快遞企業不斷摸索出新花樣,不少傳統物流“大佬”紛紛向他們致敬,快遞企業成為傳統物流變革求新的風向標;一些家電制造企業也試圖投身物流大潮中,期望在第三方物流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有人說,這三大領域的交叉滲透,也許將成就現代物流行業的未來。
“嘿客”的一公里探索物流金融催生快遞新生軍
原本是快遞巨頭的順豐速運,因與電商密不可分的關系,選擇了以“社區實體店+網購預售+快速配送”的形式布局O2O。2014年5月18日,全國518家順豐旗下的“嘿客”面世,定位“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務。這些“嘿客”實體店就像小賣部,沒有實物的商品,只看到墻上一張張產品圖片。顧客通過店內設置的平板電腦下單購物,商品有問題可以隨時上門退貨索賠,還可以在店內收發快遞、買火車票、充話費、干洗衣物等……
解讀:“‘嘿客’在線下門店展示商品圖片,再附加線下物流匹配,反而顯得累贅,特別是對于目前從電腦客戶端購物向手機端購物轉移的趨勢下,這種購物方式讓人不太習慣。”去年,濟南明湖西路巴黎花園小區門口東側開了“嘿客”店,不少社區居民對此“不太感冒”。
快遞行業人士分析,“嘿客”店的運營成本始終是一個剛性的支出,包括店鋪租金、員工費用、裝修費用和一定的營銷成本,一年單家店鋪大概在50萬元左右。但從盈利模式來看,順豐的“嘿客”店主要是通過收取上架的商家產品的手續費,以及部分的廣告費用,并無其他穩定的贏利點。
不過,讓一些傳統物流企業深受啟發的是,遍布全國的“嘿客”店背后實際上有投資公司的資金運作為支撐。“探索物流金融已經成為一個新課題,一些大型物流園區正探索依托倉單質押、倉儲等方式實現控貨融資,實現園區第三方擔保,幫助中小物流企業轉型。”現代物流協會秘書長賈偉介紹。
傳化物流來濟“織網”南方物流航母對陣本土巨無霸
去年4月,來自浙江杭州的傳化物流“公路港”模式復制到濟南。對于這家南方“物流航母”來說,“公路港”模式已經從杭州復制到成都、蘇州,再到青島、天津、沈陽、臨沂等地,該企業正在布下一張連通東西、貫穿南北的“物流網絡”。
解讀:在我國的運力保障系統中,公路占據了整個物流運輸70%以上的總量,但公路上跑的1000多萬輛卡車中有90%以上是個體私人經營。這種“碎片”式的物流方式造成了我國公路物流運輸效率極低,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物流行業的整體水平。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曾表示,公路物流沒有形成網絡體系,由此造成了公路、鐵路、航空和海港形成不了聯運。要建立這個網絡體系,就要把在公路上跑的個體司機和個體物流企業整合到一起。
有物流業內人士分析,傳化物流落戶濟南,無疑在釋放一個信號,要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既要培養本土物流“巨無霸”企業,又要引進外地的“物流航母”,互相包容,取長補短,或許是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的題中之意。
隨著電商興起、“互聯網+”的出現,傳統物流企業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此時,“聯盟”營運而生。由18家濟南本土物流企業聯合成立的星光大道物流聯盟頗具代表性。
解讀:山東新南方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玉奎曾介紹,原來需要面對幾家物流企業的客戶現在只需要找到聯盟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業務量甚至可以成倍增加。”此外,聯盟成立后,由于公司集中,保額增加,保費降低,每家公司一年僅保險費用就減少很多,實現了資源共享。據聯盟副會長山東鎮邦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學嶺介紹,近期聯盟正注冊公司,未來聯盟可能以集團的方式進行運作,“順利的話,聯盟還會開通自己的線路,建立園區……”
在山東交通學院交通與物流工程系教授陳建嶺看來,物流聯盟起到了杠桿的作用,通過聯盟可以將企業實力放大,抵御風險的能力提升,但同時聯盟也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實質性運作起來會有難度,企業間會存在利益沖突,風險如何分擔,利益如何分享,大家不一定都認可,除非發起人相當有‘兄長’的氣魄和胸懷,有領導力。”
虛實結合讓海爾“日日順”“四網融合”跑贏“最后一公里”
大件、三四線、家電、阿里,當這幾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日日順就變得十分有趣了。作為海爾集團旗下已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海爾日日順主要從事海爾及非海爾品牌的其他家電產品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亦從事研究、研發、制造及銷售以海爾為品牌的洗衣機熱水器。與“互聯網+”緊緊相擁,日日順依托海爾四網——虛網、營銷網、物流網和服務網,構建虛實融合的全流程用戶體驗驅動的競爭優勢,打造最后一公里的競爭力。
解讀:在深度上,日日順在全國建立了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在中國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布局了17000多家服務商,“銷售到村,送貨到門,服務到戶”;在廣度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日日順物流在全國有3000多條客戶配送專線、6000多個服務網點,在全國串成一張送裝同步的網,無論用戶身在何地,都能實現在本地下單、異地送貨;在速度上,日日順研制出中國第一輛物流甩廂配送車,“一車配多廂、廂停車不停”,已在1500多個區縣實現24小時限時達,在460個區縣實現48小時內送達。
對比傳統的物流企業,海爾日日順的“四網營銷”完勝。“日日順的模式值得所有傳統物流企業借鑒學習,拓寬思路,放開眼界,依托互聯網,傳統物流轉型后的能量未來不可估量。”濟南物流俱樂部相關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