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99,多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麻豆,又黄又硬的免费视频

中國電商物流網-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融合媒體!電子商務物流行業門戶網站!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高鐵時刻 高鐵票價 高鐵車次
貿易資訊
免費注冊 登錄
中國電商物流網
企 業
產 品
商 務

AWS,阿里云的下一站?

來源:中國電子報  發布時間:2022-6-9 9:33

  近日,中美兩大云巨頭先后發布財報。數據顯示,亞馬遜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以下簡稱AWS)2021年全年營收622億美元(約4100億元),同比增長近37.3%。阿里云2022財年(自然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跨分部抵消前營收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成立13年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不少業內人士認為,AWS將成為阿里云的下一站。但也有觀點認為,相較于枝繁葉茂的AWS,阿里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均源于母體電商的內生需求

  無論是AWS背后的亞馬遜公司,還是阿里云背后的阿里巴巴集團,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電商龍頭。前者是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后者則是GMV(商品交易總額)位居全球第一的國際知名電商。

  做云最初是為了“求生存”。電商平臺天生就對云計算具有旺盛需求。比如國外的“黑色星期五”、國內的“雙11”購物節期間,面臨大規模流量沖擊,而在淡季,用戶訪問量又會大幅減少,因此對彈性伸縮有需求;電商平臺承載諸多第三方賣家,對可擴展性、兼容性要求也很高;電商平臺上還需展示大量商品信息、歷史交易信息等,必須提供充足的存儲空間等。這些內生需求驅動了他們對云的最初需求。

  “由內生需求牽引發展路徑,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閉環,孵化出成熟的云技術,不斷在業務場景中測試、檢驗和迭代,最終形成了云計算領域最先進的兩個技術團隊。”北京計算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王娟說,“客觀講,除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沒有其他公司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清晰的客戶認知、迫切的安全和成本控制需求。”

  通過內部孵化與長期打磨,亞馬遜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的云技術逐漸走向成熟,開始對外提供服務。如今,云已經成為這兩大電商龍頭的第二增長曲線,成功實現“反哺”。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亞馬遜虧損38億美元,這是其自2015年以來首次財季虧損。而云業務成了它的“救命稻草”:AWS營收增長37%,達184億美元,占亞馬遜總收入的16%左右;凈利潤同比增長近57%,達65.2億美元,填補了季度營收很大一部分虧空。

  同期,阿里巴巴季度營收經調整EBITA(調整后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58.11億元,同比下降30%。阿里云營收增長12%,至189.71億元。相較于2015財年的12.71億元,阿里云在2022財年的營收規模已經在8年內增長57倍,占阿里巴巴總營收接近12%。

  電商龍頭身份對于它們而言,實為一把“雙刃劍”。美國對沖基金公司Greiphyn Heights Asset Management LP投資經理盧國韜分析稱:“亞馬遜電商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比如沃爾瑪,自然就不會選擇亞馬遜的云服務,而傾向于選擇微軟,這就造成了實際上有相當程度的用戶對AWS是不開放的。同時,由于涉足領域太多,亞馬遜跟云計算客戶競爭的方面就會更多,而這就可能導致最能產生凈現金流的AWS業務增速減緩。”

  “商業場景下的云計算更加注重高頻交易、高并發環境下的分布式、交互性和隱私保護,但是政府和企業相對而言更加注重多方協作下的系統安全和可信性。電商出身做云確有其天然弊端。”王娟坦言。

  均突破盈利臨界點

  飛輪效應中,只有突破臨界點之后,才能以穩定輸出很小的力讓飛輪保持快速轉動的狀態,這一點在云計算領域表現得淋漓盡致。云計算是典型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前期需要建設大量基礎設施,比如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僅需要服務器、電力設備、溫控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還有水電費、場地費、人工費等源源不斷的開支,后續還得維持規模化發展,并通過持續投入研發保持創新活力。因此,目前全球云計算玩家中能實現盈利的鳳毛麟角。

  目前從公開財報數據看,只有AWS、微軟智能云和阿里云跨過了盈利的門檻。而從全球云計算市場份額看,綜合Gartner與IDC提供的數據,這三家云公司也恰好位列前三名,共同占據了全球近七成的市場份額,且這個趨勢還將繼續維持下去。

  值得關注的是,雖同為第一梯隊,AWS與阿里云在全球云市場的份額差距仍比較大。據Gartner統計,AWS市場份額為38.92%,阿里云僅有9.55%。不過,在亞太地區,阿里云則以25.53%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在中國國內,阿里云更是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AWS多數用戶分散在東、西半球,時間差讓計算資源能被最大程度的利用,有助于其利潤空間提升;阿里云主要以國內和亞太地區市場用戶為主,資源使用效率相對較低,利潤空間有限。另一方面,海外云市場成熟度較高,用戶付費意愿也相對強烈,且AWS與其主要競爭對手微軟等存在服務內容差異性。而國內云市場處于初級階段,不僅用戶付費習慣尚未養成,而且云服務同質化嚴重,限制了阿里云的利潤增長。”

  王娟指出:“前期阿里云以明顯的價格和技術優勢,在國內云市場占據了主場優勢。實現年度盈利對阿里云而言是個重要拐點,意味著它已經跨過了最難的一道門檻。未來,阿里云必然要走國際化道路,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不出意外的話,亞馬遜即將面臨來自阿里云的價格戰。”

  均先縱向做深再橫向突破

  作為全球云計算“領頭羊”,亞馬遜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與其創新能力息息相關。關于AWS技術架構的底層邏輯,亞馬遜首席技術官沃納·威格爾(Werner Vogels)解釋道:“亞馬遜云科技就是IT領域的樂高。我們建造了很多非常小的積木。在開發者的手中可以被隨意組合。”這樣的商業模式,讓企業用戶摒棄了重復造輪子的過程,而是將更多成本用在更具差異化的服務與功能上。

  每年AWS都會發布成百上千項創新服務。截至目前,AWS提供超過200大類云服務,在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可持續創新五大領域的成果層出不窮,光是計算實例的數量就超過400種以上,Amazon EC2實例的命名規則被大部分云廠商借鑒;自研的ARM處理器Graviton的大規模使用徹底改變了只有英特爾x86可用的局面;AWS微服務應用為開發者提供了更靈活、更便捷、更安全的部署方式,對整個IT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打造的機器學習堆棧,AWS還為數據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了廣泛而深入的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的服務和能力……這樣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活力是其連續11年被Gartner評為云計算領導者的重要原因。

  再看阿里云,它走的是“做深基礎”的技術路線,背后邏輯是基于云的特點來構建整套基礎體系。以飛天操作系統為核心,阿里云建立了自研芯片、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在國內獨一無二。

  近年來,阿里云的技術創新可圈可點。尤其在芯片方面,阿里巴巴經濟體橫跨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大數據、全球化等場景,用戶規模龐大,擁有極具挑戰性的豐富的計算場景、網絡場景、機器學習場景,需要使用大量芯片。阿里巴巴連續研發倚天710、玄鐵RISC-V系列、AI含光800等多款芯片。據悉,平頭哥已因攻克5nm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發而躋身中國一流芯片公司陣營。

  值得關注的是,AWS是最早開始布局芯片的云計算企業,現已建立三條自研芯片業務線。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產品部總經理顧凡一語道破云計算企業大力研發芯片的原因:“發生在底層的創新,往往是最具顛覆性的。自研芯片的創新,會是改變云計算游戲規則非常重要的能力。”

  從研發投入來看,亞馬遜與阿里云的差距依然很大。公開數據顯示,亞馬遜2021年研發支出高達560億美元(約3700億元),營收占比約為12%。阿里巴巴2021全年技術相關成本費用超1200億元,占2022財年營收比重的14.07%。盡管其研發投入規模不及亞馬遜的1/3,但營收占比已超過亞馬遜。

  據阿里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披露,阿里巴巴在全球設立了7個研究中心,布局超過16個底層技術領域,向全社會開源技術項目超3000個,累計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全球發明專利授權超1萬件。近3年,阿里巴巴專利投入中超過60%集中于云計算、人工智能、芯片等硬核科技領域,其中云計算領域專利授權量年增長率超過50%。

  從技術路線來看,AWS和阿里云都不約而同先縱向“做深根基”,再橫向“創新突破”。不過,AWS起步更早,技術廣度、成熟度更高,從IaaS、PaaS到SaaS的覆蓋范圍也更廣泛。阿里云雖略遜一籌,但發展速度很快,現已在IaaS層建立優勢,正在完善PaaS與SaaS層布局,未來可期。

  未來均走向生態耦合

  生態是云計算與生俱來的特征之一。云生態一般衍生于內部業務,之后再向垂直與關聯方向整合。AWS和阿里云的生態體系皆是如此,從自身電商業務孵化后,通過云平臺整合垂直領域企業,在服務鏈條上聚集的公司足夠多的時候,將產業上下游企業關聯在一起,實現生態耦合。

  “國內所有做云的企業,對標的都是AWS,這個無須諱言。”王娟表示,“亞馬遜是全球最早在電商、跨境支付、物流和產業鏈聯通領域同步開拓的公司,其語言環境、技術接口和商業邏輯建立在歐美商業文化之上,具有強大的國際市場生命力。”

  為了盤活整個生態網絡,必須在全球建立更多的數據中心,將算力輻射到更大范圍。亞馬遜投資者關系主管戴夫·菲爾德斯(Dave Fildes)介紹說:“我們正在投資擴大全球的AWS數據中心。2021年第四季度,我們設立了AWS亞太(雅加達)區域。2023或2024年,我們還將設立AWS加拿大Calgary區域。AWS現在在全球26個地區擁有84個區域。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再在8個地區增加24個區域。”

  “做好生態”同樣是阿里云重要戰略。近期,阿里云宣布調整生態策略,重申“被集成”策略,同時宣稱將成立專門團隊支持不同類型的伙伴、豐富行業解決方案,并對伙伴收入占比提出了明確的量化要求。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7個地域運營著84個可用區,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云基礎設施。而僅在2021年,阿里云就新增了5座數據中心,分別位于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和德國。

  “阿里云將本土電商國際化的成功經驗轉化為技術和商業雙重服務能力,在市場認知、技術標準、物流供應鏈和金融體系上不斷國際化。”王娟評論稱,“但阿里云國內、國際的兩套服務體系,勢必帶來運作成本、套利空間和合規風險。相對而言,亞馬遜一直在歐美監管體系下發展,不用切換賽道,從一開始就對用戶信息安全的保護做得非常嚴格,對技術的專注度和合規性做得更充分,規避了走彎路和回頭看的成本。”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