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99,多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精品麻豆,又黄又硬的免费视频

中國電商物流網-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融合媒體!電子商務物流行業門戶網站!
快遞網點 郵編查詢 行政區劃 高鐵時刻 高鐵票價 高鐵車次
貿易資訊
免費注冊 登錄
中國電商物流網
企 業
產 品
商 務

秦朔對話湯道生:數字化的連接、度量與產業激活

來源:光明網  發布時間:2022-1-17 10:40

  近日,中國首部數字化升級田野調查實錄《從連接到激活:數字化與中國產業新循環》(以下簡稱《從連接到激活》),正式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該書由騰訊授權,知名財經作家秦朔主編、戚德志著,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TCL集團創始人李東生,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蔚來創始人李斌等聯袂推薦。

  書中收錄了騰訊湯道生與秦朔的萬字訪談實錄,完整披露騰訊產業互聯網自2018年戰略啟動以來,在助力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騰訊的戰略思考和行動,以及產業互聯網對激活產業、社會價值的意義等。

  激活一家企業就像健身,哪個地方力量不足、肌肉薄弱就要對哪里進行針對性訓練。我們必須站在企業的痛點上思考問題、對癥下藥,避免“因為別人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湯道生認為,產業數字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一招制勝,產業互聯網希望通過激活生產、激活組織、激活用戶,助力各行各業實現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

  而數字化落地的答案在實踐中。從書中的數十個案例的實踐,可以總結出來各行各業數字化升級的三步曲:連接、度量與產業激活。

  秦朔對話湯道生:數字化的連接、度量與產業激活

  《從連接到激活:數字化與中國產業新循環》

  以下為秦朔與湯道生對話實錄:

  秦朔:2021年是騰訊提出來擁抱產業互聯網的第三年。這三年,我們不僅看到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深入發展,而且還看到頭部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擁抱 2B 業務,這個趨勢還跟過去的賽道風口不一樣,不是一年一換,而是一直持續到現在。為什么會這樣?

  湯道生:過去,大家常說的風口是指某個行業與某種服務模式的崛起,經歷孵化、擴張、洗牌到成熟的不同階段。但產業數字化不是某個行業的崛起,是所有行業同時因為科技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或轉型升級。此外,產業數字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一招制勝,需要把生產流程一個個環節逐個改造,才能從量變到質變。

  宏觀來看,產業變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工業革命經歷200年,而在國內,產業數字化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到現在才發展了30年。過去幾年,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突破與普及,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加速發展,相信未來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2021年推出的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單獨有一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這也表明數字化是一個長期的國家戰略。所以,產業互聯網不是一個短期的風口,而是一次長期的、本質性的產業變革,對需求、生產、組織、服務模式都帶會來根本性的重塑。

  秦朔:您認為,產業互聯網對產業的價值創新點在哪里?

  湯道生:從數字化的根本來看,度量和連接是產業互聯網助力產業革新的兩個支點。

  一方面,數字化讓產業各個環節可度量,為優化改進奠定基礎。事實上,一個行業越是用數據來監測與審視每個關鍵環節,改進升級的速度也越快,而且會是系統性、全局性的提升。比如,飛機工程就是基于大量的飛行數據不斷優化,每一次意外發生后的黑盒子都會收集很多數據供工程師分析問題,經歷了幾十年的工程改造、流程優化,現在飛機的事故率已經低于火車。

  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帶來的數字化連接,讓不同領域連接起來,而跨領域的融合是最容易產生創新的地方。過往很多企業都只專注做C端消費服務, 或者只做B端企業服務, 而騰訊“既扎根消費互聯網,也擁抱產業互聯網”,將C端消費服務、 B端企業服務、S 端的公共服務貫通連接,給產業創新帶來新的方向與動能。比如,騰訊助力國家推動醫保電子憑證、電子健康卡等建設,助力醫療的資金和信息流的數字化,實現科普、掛號、問診、支付、疾病管理的個人健康服務全流程,同時也為監管部門提供大數據能力,結合多方面數據來加強醫保控費的模型。在廣州,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經可以在線問診、開藥,在線醫保支付,藥品快遞到家,免去了他們去醫院的奔波之苦。

  秦朔:這幾年經常聽到數字化、數據驅動、數智化、數字經濟、產業互聯網等概念。我注意到你強調了兩個關鍵詞, 即度量、優化,認為數字化才可以度量,有了可度量的數據才能進行優化。你認為這是產業互聯網激活產業的核心概念嗎?

  湯道生:是的。數據代表度量,可度量意味著可優化。企業的銷售與生產目標其實一直都是以數據來衡量與驅動的,網絡與數字技術讓過程也可以被跟蹤與量化,通過優化過程就可以改善結果。產業互聯網不只是給企業帶來數字化度量工具,更重要的是以數據驅動生產過程的優化,最終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圖像識別、聲音識別等AI以及IoT等技術,將很多原來不可度量的物理場景變成可以度量的數據;也將原來不精確的度量,變得更加精確。比如, 我們可以通過IoT對生產車間的設備狀態做監測與設備配置參數做校對與關聯,通過機器視覺對工藝質量進行檢查,對人員動線進行效率分析,從而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

  過去很多工作高度依賴人的眼睛、人的判斷,今天卻可以通過數據算法客觀地度量,并建立模型進行自動化處理,用 AI 替代一些重復枯燥、讓人疲憊的工作。例如,工業里很多的質檢工作因為廠房環境不理想,又需要技工注意力長時間高度集中,對視力損耗嚴重,因此工廠也很難找到合適與足夠的質檢工人,技工流動性非常高,培訓成本也很高。其實人工智能既可以替代這種重復性勞動,也能幫助工廠緩解招工壓力,迅速擴大產能。在上海富馳高科,我們用 AI 技術實現了小型高精密零部件的質檢。騰訊工業云結合光度立體、遷移學習等算法和云端算力,形成 AI 質檢方案,將人工需要 1 分鐘才能完成的質檢,壓縮到幾秒,質檢效率提升 10 倍。

  同時,光有度量也還不夠,關鍵是要度量什么,以及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更重要。要小心選擇你要度量什么。你選了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因為所有人都是根據你選的指標去做事。指標如果有偏差,行為就會出偏差。所以這也需要我們真正下沉到各個行業,和里面的企業深度融合,把握市場規律,才能一起找到最恰當的度量指標和方法。

  “度量”是產業互聯網激活產業的一個重要關鍵詞,著眼點是以數據來驅動過程優化。還有一個關鍵詞,我認為也很重要,那就是“連接”。“連接”縮短了產業中不同角色的距離,促進了更高效的跨界融合,創造出過去沒有的新價值。

  秦朔:對,過去在推進產業互聯網的時候,大家往往都從底層的云技術開始,通過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的積累,逐步往上走。但通過騰訊這些年的實踐,我們也發現,需求端與行業端的連接可以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甚至反向驅動供給端和資源優化配置,這是不是意味著“連接”,特別是C端和B端連接,能帶給大家很多新的思路?

  湯道生:科技的進步是技術迭代不斷帶來的突破,但是科技的普及是靠需求端去驅動的。實驗室內很多前沿技術并沒有找到理想的應用場景,只有當新技術真正能解決需求側的某些痛點,而且符合經濟效益,才會有人愿意為之買單,新技術才能廣泛被使用。在數碼相機與智能手機普及之前,觸摸屏、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技術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在智能機出來后,這些技術才得到全面普及。隨著消費者對質量的追求,更高像素、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也不斷改進,相關技術加速發展,價格也變得更大眾化。需求端是推動供給端進步的原動力,高效連接消費端也是企業提高效率與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只有更及時了解消費端的動態,更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才能抓住新機會。

  例如,過去品牌商在平臺電商售賣商品,每次接觸消費者都需要通過平臺,平臺傭金收費高,品牌商只能通過促銷來獲得流量,在許多特價商品間爭奪用戶。用戶對品牌價值感知低,忠誠度低。綾致集團通過WeMall小程序直接服務用戶,累積私域流量的客戶群,導購員將小程序內的穿搭時尚、促銷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客戶群,也能向線下客戶推薦更多線上新款、及時調貨,消費者獲得更貼心的服務體驗,也加深對品牌的喜好與忠誠度。針對不同消費者進行不同商品的推薦,用戶銷售轉化變得更加高效,有的導購員最高可以實現 30% 的業績提升。在綾致的WeMall中,19% 的銷售來自跨城市購買,20% 的銷售來自閉店時間。這意味著,當導購與客戶形成持續而穩定的連接,傳統銷售時間、空間的界限被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也被打破。

  在實體產業的具體操作執行中,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和供給習慣從生產方視角出發;但無論是B端企業還是S端,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C端用戶。C2B的連接也為產業提供了以用戶視角、用戶價值來審視各個 B 端的環節。C2B的連接同時也意味著以“用戶為本”的價值觀,挖掘用戶價值,關注用戶體驗,完善用戶服務。

  秦朔:“激活”的本質在于讓資源和要素重新煥發活力,那么要想“激活”,就意味著必須深入各個行業。我們在外部觀察,產業數字化越深入去推進,就越感到里面的空間和需求非常大,不同企業和業務環節對數字化的場景需求千差萬別,似乎不是一套標準模式能夠解決的。那對不同行業的企業來說,這個“激活”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湯道生:大家都很希望聽到一個明確答案,希望有一個模式能打遍全球。但不同企業會面臨不同的行業挑戰與管理問題:有的需要更精準預測需求,更有效調配資源或庫存;有的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或良品率;有的需要加強自動化,降低服務成本;有的需要提升銷售轉化;等等。因此,激活一家企業就像健身,哪個地方力量不足、肌肉薄弱就要對哪里進行針對性訓練。我們必須站在企業的痛點上思考問題、對癥下藥,避免“因為別人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

  企業的兩個基本目標:一是經營好老業務,二是開拓新市場。

  在經營老業務方面,“降本增效”是企業永遠在追求的目標。在開拓新市場方面,企業需要通過連接新領域、新資源,通過研發與創新來打開新機會。

  因此,度量與連接是產業激活的兩個支點,但具體的情況需要針對每個具體的行業,了解自己稀缺的資源是什么,產業在經歷什么結構性的變化,哪些地方可以通過數字化來發現瓶頸、解決問題與尋找機會。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基礎思路:在一個經濟的系統里,如果某一個資源稀缺,就意味著成本高,那就要想辦法把這部分“管”起來——減少這部分的需要,或者替換另外一種資源滿足需求,找到一個更高的ROI。

  例如,疫情剛暴發的時候,大家出不了門。好多線下店的投入本來是買了地理位置的資源,但疫情讓這個資源的價值下降,就要換另外一個可以觸達用戶的場景資源。我們就聯合飛虎互動把銀行的線下網點搬到線上,打造虛擬營業廳。借助骨干網絡和實時音視頻技術,普通用戶在微信小程序或者App上,就可以與銀行柜員通過視頻辦理業務,不到線下銀行也能享受到柜臺服務,一個貸款在線上可以30分鐘內辦結。這個解決方案在疫情暴發期間推出后,一個月內上線2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而在疫情緩解后,這個方案減少了線下網店的服務成本,也成為很多銀行的常規標配。

  當然,能快速用數字化工具的企業,可能在疫情前兩年就已經做這方面的準備。所以,提前準備也很重要。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哪些成本可能會上漲或下降,哪些用戶行為習慣或服務場景會變化,這都是需要思考與洞察的。對未來做暢想與探索、提前去投資,可能也是一種激活方式:以適當的成本,冒著可控的風險,換來潛在的機會。

  秦朔:歐美產業數字化起步比較早,中國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才開始大規模進入這個時期,我們也感覺到這幾年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似乎走出了一條與歐美不大一樣的路徑,這種區別存在嗎?如果有,比較重要的區別在哪里?

  湯道生:從數字應用服務角度看,海外跟國內的差異沒有太大區別,國內也有很多和國外一樣的軟件應用與服務廠商。但歐美更早就已經進入人力成本較高的時代,所以很早就用數字技術替代部分勞動力密集的工作。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還沒有進入互聯網時代,就已經開始非常廣泛地應用 PC與各類計算工具,而國內的產業數字化幾乎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才加速發展。

  在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已經陸續出現了像IBM、甲骨文、微軟、SAP等企業軟件領域的大型平臺級廠商,它們主導著全球企業數字化的產品生態與服務模式,但當時國內只有大企業才能花得起高額費用使用這些軟件產品,中小企業市場的普及速度相對慢。當時國內的軟件工程師與系統架構師等人才儲備不足,本地需求體量還不夠大,還沒有足夠資源與能力培育出平臺級的系統軟件企業。

  2000年后,尤其在過去10年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國內消費互聯網的崛起,帶動了各類軟件研發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巨大的市場規模與資金投入也推動了數字產業化。掌握互聯網技術的科技企業,進一步推動產業數字化的發展,互聯網、開源軟件與云服務也為信息系統的部署降低了門檻。在國家對數字經濟的倡導與支持下,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促進下,結合本土市場的獨特環境與需求,國內數字產業近年也快速發展起來。

  縱觀這個過程,今天新一代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廠商,很多都帶著C端消費互聯網的技術與經驗,通過連接C端、B端與S端的資源與需求,產業迎來新一波效能與價值的釋放。過去20多年,中國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積累了超過十億級用戶的連接能力與服務經驗,為產業數字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讓我們從20年前作為數字技術的應用者,升級到今天有機會成為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的推動者,甚至某些領域的領導者。

  比如在智慧醫療領域,騰訊醫療和醫院信息系統( HIS )廠商合作,把掛號資源嵌入醫療機構的微信小程序,把診斷信息、處方信息與管理部門、C端患者打通,實現用戶一個 ID 貫穿不同的環節,既方便了患者掛號、繳費、管理病歷的訴求,也幫助B端醫院和管理部門提升效率。反觀國外,行業中往往是不同的企業分別做 C端、B端和S端,要打通數據與提供連貫、一致的服務體驗就沒那么容易,所以這類把C端、B端、S端打通的服務模式,在國內反而更有機會做出創新。

  秦朔:我最近一兩年一直在調研數字化轉型和產業互聯網,看到了這個賽場上的很多選手。比如騰訊、阿里、華為都希望成為基礎設施型的綜合服務商,還有很多選手希望成為依托某種能力的綜合服務商或行業性服務商。從偏 IT、軟件、互聯網背景的角度,可以看到百度、科大訊飛、金蝶、東軟、神州數碼、商湯科技、地平線、酷家樂、明略科技等, 以及外資的 SAP、IBM、Salesforce、德勤、英特爾物聯網等;從偏產業背景的角度,可以看到工業富聯、海爾、根互聯、TCL 格創東智,以及外資的博世、西門子、羅克韋爾、施耐德、ABB 等。在這么多選手中,騰訊的獨特性何在?

  湯道生:正如您說的,產業互聯網參與者眾多,有互聯網公司,有傳統產業,也有IT信息化企業。這背后是因為產業本身就是多樣性的,產業發展也是多元化的。這也決定了開放和共贏是產業互聯網的必然選擇,而騰訊的第一個獨特性,就在于以連接為基礎的開放生態。

  十年前,騰訊就在互聯網行業率先提出開放戰略,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過去十年,騰訊和伙伴之間彼此成就、共同發展的經歷,也被大家所認同。到了產業互聯網,行業多,產業鏈條復雜,每個環節都需要“最懂行”的人來建設與運營,最終聯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 整的產業鏈條,生態協同也越來越重要。

  在產業互聯網上,騰訊以云為技術底座,開放了連接12億用戶的C端能力,還開放了積累20 年的大數據、 AI等基礎技術能力和中臺研發資源。因此,許多ISV(獨立軟件開發商)與集成商也成為騰訊云的合作伙伴,打造不同類型的應用與解決方案,服務不同行業的客戶。我們也開放了資金與銷售渠道等資源,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數字化產業的生態。目前,我們已經與9000家合作伙伴共建,形成超過400個行業解決方案,為醫療、教育、出行、金融、工業、零售等30多個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第二個獨特性,是技術優勢與多領域布局。在20多年服務海量 To C 用戶的實踐中,我們沉淀了很多能力和技術。在人工智能、云、大數據、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安全、視音頻等方面,都有堅實的技術實力與廣泛的應用。這些數字技術將成為我們幫助產業數字 化、助力信創產業的基石。比如在音視頻領域,騰訊既有支撐著QQ、微信、騰訊會議等產品的實時音視頻技術積累,編解碼與視頻傳輸技術也輸出到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場景; 在數據庫領域,我們打造的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 TDSQL,承載了日均數十億的交易量,服務的客戶數超過 50 萬;在安全領域,騰訊安全的專利申請量超過 1500 項,為 18 大行業的客戶提供安全保障。我們的星星海自研服務器 SA3,在 AI 場景下,實測性能比傳統服務器提升 220%以上。我們的 TCE 專有云平臺,將公有云的多租戶云管技術搬到私有云上;既要自主可控,又要低成本、易運維,助力眾多國有企業,服務生態伙伴對計算資源的需求。

  第三個獨特性,是 C2B 的連接優勢。騰訊擁有 12 億微信、QQ用戶,也提供了小程序、公眾號、支付、社交廣告等工具,可以滿足企業以線上方式直接服務用戶的需求。通過 C 端、 B 端的連通,將線下與線上打通,捕捉需求,調配生產能力。

  我們有一個客戶玲瓏輪胎,在傳統的輪胎行業分銷模式下,他們很難真正觸達終端用戶,商家、門店、渠道、消費者互相之間是割裂的。我們與他們合作打造數字化平臺,打通企業系統之間的數據孤島,形成統一的用戶畫像,通過自動化營銷工具,根據客戶行為精準觸達客戶需求;同時,還能基于渠道和門店銷售數據和庫存,優化排產計劃。在2020年疫情暴發的狀況下,玲瓏輪胎銷售逆勢增長了50%,而同期中國輪胎市場是負增長的。此外,今天越來越多企業應用以SaaS的模式來部署,騰訊云千帆的應用連接器,幫助不同SaaS應用實現身份、數據和開發方式的打通。例如,我們在籌建武漢、西安研發子公司的過程中,借助千帆,可以在七天就實現人力、行政、財務等不同SaaS系統的打通和集成;人力通過低代碼開發,很快就能自己做出團建、證明申請等場景的應用。這樣的效率,通過傳統模式是做不到的。

  秦朔:說到開放生態,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連接、技術這樣的基礎能力,同時還具備做行業產品和服務的能力,那會不會和生態伙伴發生沖突,騰訊怎么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

  湯道生:騰訊作為一個平臺型企業,我們希望建立比較好的生態,提供數字化工具,做好連接,幫助合作伙伴在這么分散的企業服務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空間和位置,合力服務好用戶需求。

  我們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騰訊會堅持以用戶連接、云平臺與通信服務為基礎,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自身能力與行業積累,圍繞騰訊的基礎平臺構建應用與提供服務。不過,騰訊確實產品多,技術覆蓋廣泛,難免有些地方與合作伙伴可能會有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會鼓勵團隊在其他不沖突的地方展開合作,只要有開放的心態,合作總比競爭的機會多,一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優先。

  比如,大家經常用的騰訊會議,主要提供跨設備的視頻會議服務。傳統的會議系統是軟硬一體,而且系統之間往往是不連接的,大部分還非常昂貴。騰訊做會議采取了不一樣的模式,我們不做硬件,我們做兼容不同硬件的軟件系統。騰訊會議發布了會議室解決方案“騰訊會議 Rooms”和“會議室連接器”,能夠與客戶現有的音視頻設備兼容,提供高質量的互動通信體驗。

  比如過去一年經常也有人問我,騰訊會不會造汽車?我也多次對外解釋,騰訊不會造車, 但是會做好汽車領域的數字化助手, 比如從仿真系統、自動駕駛能力到車廂內的車載微信、音樂,再到去幫助OEM做好營銷和 CRM(客戶關系管理),包括車后、售后服務等。

  未來,我們依然會堅持生態的建設。Pony(馬化騰)經常提醒我們,產業互聯網產業是主角,我們要做好助手,以服務的心態做好產業數字化助手的角色。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越來越多地被集成,讓更多ISV與渠道伙伴可以交付我們的產品,共同服務好用戶。

  秦朔:有了過去三年的努力,我感覺與你剛剛接手CSIG時相比,你對產業互聯網的信心更堅定了,是不是這樣?但其實,產業互聯網還是挺難的,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深入,很多領域都是全新的。面對新領域的時候,騰訊的原則是什么,有什么經驗嗎?

  湯道生:我對產業互聯網的信心一直是堅定的。發展數字經濟是國家戰略,產業數字化是必然路徑,我們堅信:產業互聯網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周期很長。客戶與我們都面臨著市場變化與激烈競爭,新機遇與新挑戰也隨時出現。這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組織與分工,打造新能力;以開放的心態、長跑的決心,服務好我們的客戶。目前,我們已經服務了工業、金融、零售、醫療、教育、出行等眾多行業客戶,這就是對過去我們努力的肯定。面對新領域,首先還是要立足客戶價值。堅持回歸產業本質,多聆聽客戶的反饋, 為客戶創造價值, 滿足他們發展的需求, 解決他們業務的痛點。作為長期可靠的產業助手,我們需要先站在客戶和產業的角度思考。客戶到底關注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數字技術是工具,不是目的。

  最近,國內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為了靈活擴展產能推動產線進一步自動化,利用 AI 來減少在各生產環節對質檢工人的依賴。雖然騰訊優圖實驗室的技術人員過去沒有服務這個場景的經驗,但接觸到這個需求后,花了幾個月跟寧德時代的同事一起擠在車間 里優化算法,最終把缺陷識別率提高。

  其次,要發揮自身優勢,在合適場景找到突破點。比如,我們看到企業與用戶溝通的場景正在發生變化,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企業必須在社交工具上提供客戶服務,促進交易轉化。僅僅依靠過去的電話客服,企業已經很難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查詢需求。因此,騰訊打造了企業微信,為 B2C 企業連接微信用戶,有效管理銷售人員。我們還有為微信小程序、 QQ、Web與電話提供工單管理的騰訊企點客服,結合人工客服與智能客服機器人,幫助企業降低 客服成本,實現彈性部署,優化客服效率和轉化能力,提升客戶滿 意度。

  我們幫助支持滴滴客服線路從110席快速擴張到710席,合作城市從5個擴展到62個,連接司機400萬人次,觸達增長了10多倍。幫助戴爾實現了80%移動端客戶連接和130%的獲客增長。現在,企點客服已經覆蓋超過100萬家企業,成為智能客服行業的第一名。

  再者,要敢于前沿布局,在具有長期價值的技術和能力上堅持投入。站在技術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趨勢上,一定程度上可以預判什么是對的事情,未來的方向大概在哪里。在具有長期價值的技術上,要敢于投入布局,在過程中累積和增長能力。

  比如騰訊會議,大家感覺好像是在疫情后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但其實是我們在音視頻領域長期探索的一個成果。還是 SNG (騰 訊社交網絡事業群)時代,我就跟原來做 QQ音視頻的團隊討論,怎么把音視頻的能力提煉出來服務更多場景。疫情后,騰訊會議快速發展的背后,除了需求的推動,也是過去幾年,我們堅信音視頻作為基礎信息載體的價值,這樣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接得住。

  騰訊有自己的經營邏輯:只要我們看準一個領域,看到它的長期價值,我們往往是能夠堅持到最后的那家企業。從戰略選擇看,騰訊不做跟隨者,而是站在需求本質的思考上,結合自己的能力,找自己的道路。

  還有一點,就是堅持社會價值。企業本身是存在于社會之中的,企業必須助力社會的進步,才能獲得長期的發展。2021 年我們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寫入公司的戰略之中,成立了相關事業部,兩期將共投入1000億元,在基礎科學、鄉村振興、碳中和、教育均衡發展、基層醫療體系完善等領域展開探索。

  “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其實不只是增加面向公益的投入,也是要在產業發展中, 實現社會價值,以“有用”推動社會價值的“可持續”創造。比如,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產業互聯網的用戶直達和網絡效應也將幫助提升服務的效率和潛能,在鄉村振興、城市治理、應急救災等領域都產生不小的作用。在疫情暴發的時候, 我們投入大量的資源開發健康碼,上線100天后,就成為全國10億人的“健康通行證”,成為各地政府疫情防控的有力工具,覆蓋400多個市縣、5100多個村莊,亮碼260億次。一定程度上,數字化正在成為全社會發展的基石,產業互聯網也與各行各業融為一體,成為每個產業釋放社會價值的數字化加速器。產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也是統一的,無論消費互聯網還是產業互聯網,本質上都應該做到“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才能夠長期發展。

  我們一直說,產業互聯網是一場馬拉松,現在只是起跑的前100 米。馬拉松是一場與對手的競爭,也是一個面對自我的過程。堅持歸零思考,堅持長期價值,堅持社會價值,以數字化助力產業升級,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這是產業互聯網需要堅持的原則和使命。

Copyright © 2012-2025 sd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電商物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