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1-12-8 10:6
12 月 6 日消息,據新安晚報發布,12 月 5 日,在第五屆安徽大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封東來教授透露了合肥先進光源的最新進展。作為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預計在 2027 年建成,并將助力安徽打造“芯屏汽合”產業創新。
如同夜間在家找東西,最簡單方法就是打開家中最亮的燈,而同步輻射光源就是我們探測微觀世界時那盞最明亮的燈。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被稱為一代光源,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被稱為二代光源,上海光源被稱為三代光源。預計在 2027 年建成的合肥先進光源就是四代光源。其中升級的一個主要性能就是亮度,到目前為止,同步輻射仍是對微觀世界研究的最有效且系統的工具,也被稱為“科技的燈塔”。
封東來介紹,合肥先進光源是國際最先進、亞洲唯一低能量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用更加復雜的加速器結構,使其亮度更高、相干性更好,它的特點可以實現復雜體系電子態、化學態、輕元素結構的精確測量。
▲ 合肥先進光源效果圖
封東來介紹,合肥先進光源在國家各方面的需求非常多,包括能源產業鏈、糧食安全、國防安全等等。在產業方面的話,它也是創新能力的根基,推動產業的升級。比如信息通信領域,人們可以研究未來的量子器件,以及光刻工藝、新材料中的輕質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未來,合肥先進光源將把細胞三維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幾納米,看清發病病理,才能進一步去研發藥物,這也是他們早期想做的重要課題。
封東來介紹,光源建成之后,可以在光刻工藝、芯片無損檢測、新型器件與探測器等方面發揮作用,對復雜材料可以直接研究。
此外,利用合肥先進光源的譜學技術,可以對燃料、電池充放電等過程的化學態進行研究,利用成像技術,可以對元素、化學納米空間分布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