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互聯網公路貨運變革大弄潮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12-29 8:19
在李克強總理互聯網+的提倡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紛紛觸網,期待用一種新的方式變革行業,其中,公路貨運行業也投入了互聯網的懷抱,成為互聯網變革的弄潮兒之一。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過:能夠被互聯網顛覆的傳統服務業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供應鏈長,中間環節多;二是行業信息不對稱。而傳統公路貨運就是這樣一個痛點居多的行業:物流成本高、行業過于分散、信息化程度滯后、空駛率高、車貨不匹配等等,貨運行業變革是大勢所趨,貨運物流信息平臺的涌現正是行業邁向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有效途徑。
同時,資本也是相當關注這片藍海市場。單單是同城和干線這兩塊,進場資本至少已有幾十億元人民幣,比較活躍的是紅杉資本、DCM資本等投資機構,其中紅杉資本一口氣投了運滿滿、一號貨車、云鳥配送3個項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企業也非常看好貨運行業,像世界500強海航集團,已經1500萬投資了旗下公路貨運平臺超級貨主,他們都希望通過資本的前期助力,培養出優秀的平臺,讓市場更加細分化、規范化、多樣化。
平臺+資源 玩家們踐行行業變革
作為公路貨運的踐行者們,行業里玩家基本想法都是用Uber的方式調動閑散運力,實施平臺資源兩步抓。一手把信息抓起來,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然后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用這兩步來打通行業信息不對稱。
關于信息平臺,貨車幫CEO戴文建曾經提出過社會公共運力池的目標。這是個比較大的概念,貨運行業首先需要一個信息共享池,因為在傳統運輸鏈條中,所有的交互都是二次中轉的,通過物流公司、中介機構、黃牛、甚至熟人等等中介,缺少一個直接對接的工具和一個有效的信息平臺將其串聯起來,這也就是搭建平臺的必要。
其次,就是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公路貨運行業本身的資源配置方式單一且復雜,存在貨運配置周期長,異地配貨,回城空載率高等問題。那么貨運O2O用手機定位和大數據挖掘,就能實現時間最短、貨源最近的車貨匹配,也能有效的降低貨車空載率,提升行業效率,減低成本。
這兩步走的節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車貨匹配問題,而且像貨車幫、運滿滿、超級貨主等平臺其實在這兩步上已經小有起色。其中上線僅3個月的超級貨主,平臺用戶數已達數萬,從超級貨主激增的用戶數據來看,直接反映出公路貨運市場的強烈需求,這些平臺顯然已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如果從行業出發,能夠解決更多的深度問題才是關鍵。要知道,貨運物流相對打車行業,中間環節更加復雜、供應鏈更長。
前路慢慢 行業“內核”還需大變革
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眾海投資負責人魯眾認為,涉及貨運O2O,大家的基本想法都是用Uber的方式調動閑散運力,但實際上,這種交易很難撮合。“一方面,以目前的管理水平,我們很難有效地把貨運司機組織起來;另一方面,貨主并不是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如果從手機上叫司機來拉貴重貨物,雖然價格可能比傳統方法便宜,但存在信任風險,如果人跑了或者車翻了,怎么辦?所以,貨運O2O要解決從安全、信任到法律的一系列復雜問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如何保證運輸中貴重貨物安全、資金安全?如何解決托運方、承運方、收貨方信用問題?誰能為這些平臺擔保?這些都是行業里80%玩家的硬傷。因為行業里類似起步早被熟知的貨車幫和擁有海航集團支持的超級貨主占少數,大多物流APP平臺都因信任問題的阻礙難以做大做強。加上貨運行業供應鏈長、環節復雜。大量的物流公司、專線公司、中介公司,黃牛等等中間角色,如何把長鏈條上針對不同角色的服務凝結成一個產品,光憑一個輕量級的APP顯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自我革命:迎合滲透 打破重造
行業變革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想要短時間整合市場資源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行業競爭也必然越來越激烈,對于玩家本身來說,只有不但迎合市場、滲透用戶、打破限制才能脫穎而出。
玩家們首先必須滿足行業需求,行業需要什么平臺就提供什么、必須不斷深入行業、挖掘用戶,更重要的打破平臺的限制,提高用戶粘性。這一點不同的玩家也有不同的做法。
貨車幫瞄準的是汽車后市場,戴文建表示:“未來貨車幫在滿足貨車基本需求的配套上,也可以在輪胎、機油、汽配及二手車交易方面展開多種盈利點并進的探索。
而已經和海航金牛座P2P平臺、易生小貸等公司合作的超級貨主則是嘗試貨運和金融的跨界玩法。超級貨主CEO王兢表示:超級貨主希望為用戶搭建基于發貨量、交易量、成交訂單等核心數據支撐的用戶信用體系,并基于用戶行為數據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這樣不僅能保證用戶的資金鏈,還可以對接更多平臺資源,比如油站、停車場、維修站、航空公司、酒店等等,公路運輸車貨匹配平臺只為用戶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還遠遠不夠,一定要通過金融手段服務用戶,幫助用戶成長,才能為平臺帶來強大生命力。
優勝劣汰是自然界不變的法則,也同樣適用于互聯網的各個行業,不管未來誰能脫穎而出,我們都希望,這些有實力的貨運O2O,能夠擔起公路貨運行業變革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