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3-13 11:49 來源: 民航資源網
自2008年以來,白云機場(600004,股吧)國際貨站連續四年實現國際貨物吞吐量的持續增長,貨量的不斷攀升,客戶的不斷增長,原有的貨物收運模式也逐漸顯現出諸多制約,如客戶排隊耗時過長、高峰期負荷過大、貨物堵塞入倉通道等情況。為了理順貨物收運秩序,白云機場國際貨站以“三化”服務措施理順收運模式。
第一,收運秩序有序化。機場貨站國際部根據先來后到的原則,實施取號等待入倉辦法。與以前貨車一窩蜂擠在入倉通道不同,貨車根據領好的牌號在車位上等待叫號,秩序井然,窗口不再擁堵,服務更顯有序。
第二,收運流程增值化。為了提供個性化服務,白云機場國際貨站開辟貨物收運無障礙“綠色通道”,提升服務品位和價值,在原來五臺安檢機的基礎上,專門安排出一臺用以提供“貴賓化服務”,對于有特殊需要的每一位客戶,只要增繳一定的服務費,均可享受到專屬的綠色通道服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供普通貨物快速入倉服務;二是緊急貨物入倉服務。
第三,尋求銜接無縫化。在此之前,貨物通過安檢機后便由叉車直接叉到貨位上存放,由于叉車數量短缺及尋找貨位耗時較長等原因,經常會出現入倉通道上貨物等待叉車的現象,貨站鑒于此現狀,提出了建立叉車在入倉通道定崗的無縫銜接系統構想。由原來的“叉車跟著貨物跑”調整為“叉車與叉車無縫貨物對接”,一改之前貨物滯留在入倉通道等待叉車的時間,既提高了作業效率,又緩減了貨量增長與叉車不足的矛盾。此次貨物收運模式的創新,得到了業務操作人員及客戶單位的一致好評,并且將在近期內全面推廣。
明確標準,實現貨物組板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
長期以來,貨物組板質量的高低及速度的快慢一直都是客戶關注的重點,也是展現國際貨站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標。為此,他們大膽嘗試管理和服務創新。
第一,組板方式科學化。國際貨站對各種規格的貨物進行分析,以抓取最優組板的度量標準。總結出合理分布各種規格貨物的堆放原則,如貨物大不壓小,重不壓輕原則,堆砌貨物上板應用“砌磚”模式交錯疊放的原則等。
第二,組板管理規范化。貨站通過系統地、全面地分析不同貨物、不同機型、不同情況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板型”、“高度”、“板扣”、“角繩”和“限重”等為切入點,制定打板質量標準。如雨天需加第三張雨布,板扣要求長邊5個,短邊4個,長條而飄出板的板的貨物需加“蜘蛛網”等,使組板管理規范化,提高應變能力。
第三,組板質量標準化。通過對貨物組板作出具體明確的操作規范,并采取“文字+圖表”的方式,綜合匯編成“關注打板質量20條標準”,讓組板操作標準化有章可循、有序推進,實現了操作過程和管理的標準化。
強化考核,實現目標管理責任化、制度化、系統化
打造最安全、最快捷、最環保航空貨站目標必須貫穿生產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崗位,需要從多方面著力。
第一,目標管理責任化。創新和完善考核制度,形成有利于實現目標管理的導向。2012年,根據“三項管理辦法目標責任考核”的要求,機場貨站國際部在考核過程中,從注重過程規范向注重目標完成情況轉變,在原有考核細則的基礎上進行目標改進、細化并分解到國際部七個室,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出一個標準化綜合貢獻的指標評估體系。
第二,目標管理系統化。評估體系著重突出安全和服務兩大主題,分別占指標任務分值的40%、50%。在日常督查和考核工作中,安全方面,國際部制定了收款崗崗位操作流程,明確國際出口營業大廳工作職責,從開單結算到向銀行交賬,各操作步驟制定明確工作流程,服務方面,開通了特殊交單通道,為高峰時期航班交單提速。
第三,目標管理制度化。新一輪的考核體系實行“月評議”制度,在每月底召開考核月度評議會,對各室安全、服務、效率三方面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一項一議”,逐項分析,制定推進措施,并將考核成績與各室主任班長的個人年終考核掛鉤。通過把績效考核結果與各操作室評先選優、干部評先選優、室主任及班長的選拔任用及年度績效工資密切掛鉤,使各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