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3-28 11:44 來源: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電商做快遞做物流,習以為常。其目的也十分明顯,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用戶體驗。快遞做電商,聞所未聞。順豐快遞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是,這只螃蟹是不是殼太硬?吃掉后能否消化成了疑問。
快遞做電商 反其道而行之
紅十三私募基金合伙人、趨勢沙龍創辦人符德坤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葉舟采訪時表示稱,電商做物流做快遞,是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用戶的良好體驗。而快遞做電商,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定位。
另外,就目前而言,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競爭已經十分慘烈,在經過大浪淘沙式的淘汰賽后,電子商務的格局已經明朗?爝f企業這個時候做電商,實際上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舉措。快遞企業是基于未來的考慮,當大的電商平臺有自己的物流以后,快遞企業擔心自己會被邊緣化。像京東淘寶這種大電子商務平臺,他們的物流和快遞服務非常到位,而作為依靠這一業務為生的快遞企業,反而不如電商企業做的好。
高端食品受眾窄 快遞企業做電商難突圍
對于這次順豐快遞業務產品的定位,符德坤認為,高端食品對于高端人群來說,錢不是問題,服務的質量和體驗是其關注點,但這些高端人群購買的高端商品幾乎無一例外的不在網絡上購買,其購買渠道多是由廠商特供,其購買渠道具有特殊性,而電子商務的特點是價格便宜,高端人群對價格并不敏感,反而對服務屬于敏感人群,所以,定位高端食品及飲品以電子商務的形式出售,實際上的受眾面很小。高端人群就是一個小群體,采購的人員也多為保姆或者由廠商直供,網上購買的幾率非常小。
符德坤進一步指出,其實,電商平臺做快遞也很痛苦,因為其投入非常之大,而快遞企業做電子商務,會更加艱難。資深網絡觀察家王利陽認為,快遞企業缺乏電商經驗與銷售經驗,電子商務是誰都可以做,但是,能不能做好就是另一個問題。在經營和銷售商品上,快遞公司并沒有太大的經驗可談。而且物流公司的電商業務剛剛起步,同上游商家也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
在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開打價格戰的今天,快遞做普通產品很難壯大。對于目前電子商務領域的定位,符德坤指出,目前已經走上了O2O的發展模式,這個時候快遞闖進來做電子商務,拿著血汗錢去燒是十分危險的。
順豐快遞在民營快遞企業中業務收入排名第一,但業務量的排名則在第三位上。徐勇認為,快遞企業做電子商務,選擇高端食品銷售也只能是采用代理模式,由于其商品的高端定位,基本上同傳統零售商和快遞企業的客戶不會產生競爭關系。避開這個敏感點,還是能夠在其業務量上有所增加的。
快遞進軍電商 未來前途不明朗
快遞企業與電商一直是互為依托又互為競爭對手的關系,而雙方似乎都在小心的試探著進入對方的領地。阿里巴巴曾經投資快遞企業星辰急便7000萬元,但是,目前的情形看,這筆投資顯然是失敗的。
快遞企業更是一直希望依托自己的物流優勢進軍電商,中國的企業做大了就想通吃的毛病又犯了。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隔行如隔山,快遞與電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異性的。
運營模式與思維,人才與團隊都差別很大,中國企業做大了就想通吃,但真正執行起來,除了運營與團隊問題外,內部資源如何分配、是否能達到整合借力的目的,都存在很大疑問。另外,這兩個行業都已經有很強的競爭對手了,貿然進入,兩面作戰,最后很可能是擴大了成本,出現巨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