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7-2 11:16 來源: 新華社
物流業作為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與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十一五”以來,我國物流業取得迅猛發展,社會物流需求快速增長,運行效率顯著提高,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改善,為支撐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發揮民間投資物流領域的積極性對于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提升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物流業作為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具有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的特點,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營物流企業是我國物流企業的主體和基礎性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加快民營物流企業發展對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682萬個公路貨運經營主體中絕大多數為私營企業或個體業戶,快遞行業約95%以上為民營企業。
但是,民營物流企業發展普遍面臨著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高端服務能力不足、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突出等問題。在發展中仍然面臨著運營成本高、項目落地難、融資渠道少、道路通行不便、開設分支機構受限、稅費負擔較重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出臺政策措施,打破民間投資進入物流業的政策“玻璃門”,為民營物流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