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2-12-13 16:15 來源: 中國農業新聞網
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于2010年開工建設,預計一期項目將于2013年投入運營。整體建成后,將實現年交易農副產品量1500萬噸,年交易額300億人民幣,拉動相關產業1000億元的產值,使100萬農民切實受益,戶均或人均收入增加5~8倍,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農產品物流交易市場。
2012年12月8日,在位于聊城北外環的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放眼望去,數千平米的交易大廳已拔地而起,寬敞的展位及便捷的進出通道方便大小車輛自由出入,多個規劃有秩的交易大廳在路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其他工程也正在進一步建設之中。
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規劃用地4800余畝,計劃總投資100億元。整個工程共分為3期,一期是果蔬、副食及綜合等交易市場,二期工程包括有機農產品研發中心、高科技孵化園區、示范農業等,三期工程包括有機綠色農產品市場,保稅物流區及會展中心等。項目規模超過山東壽光、上海西郊等地,建成后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農產品物流交易市場。
該項目既有傳統農產品交易市場的批發職能,同時涵蓋拍賣、期貨、會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交易平臺,通過實體與電子商務的雙重對接,實現三方支付及網上支付,并實現各地果蔬信息網絡可知,在及時掌握農產品供需情況的同時,避免了現金交易的繁瑣,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便捷的購買方式,而且統一的收銀方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爭端。
聊城市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建成后腹地可涵蓋整個華北地區,對外輻射北京、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將實現年交易量1500萬噸,其中,現貨交易量可達1200萬噸,電子交易量300萬噸。實現年交易額300億元,可安置5萬余人就業,讓100萬農民切實受益,戶均或人均將增收5~8倍,并積極帶動周邊多個省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基于解決農產品“賣難買貴”、“菜賤傷農”等現實問題,讓農民切實做到即增產又增收,2010年聊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規劃建設了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而且,聊城地處京九、邯濟鐵路及青銀、德商高速公路的交匯點,具有積極的區位優勢。
聊城市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將形成包括主要農產品的批發、拍賣、期貨等完善的市場體系,成為輻射周邊地區農產品流通的“龍頭”。加工、儲藏、運輸、銷售于一體的產后環節,將全面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形成,對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而且,綠色有機的理念貫穿整個項目,該中心整合周邊乃至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資源,將建設成全國影響力最大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中心、交易中心和研發中心,最終成為中國亞太農都和“中國有機農業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