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周刊 發布時間:2018-8-27 8:53
國內便利店將日本便利店奉為圭臬,在商品結構、門店運營、后臺管理等各方面都多有借鑒,但在便利店承載的服務項目上,經過移動互聯網深度沖刷后,便利店在中國不斷演變與疊加。不過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并沒有因此而感受到不便利,這源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便利店實現跨越式發展。零售行業專家認為,整體來看,國內便利店服務的精細化運作與日本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應該結合國情,在功能設計上有更多行動。
重新定義便利
但是國內便利店內并非完全沒有服務項目,而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延伸出諸多特色鮮明的服務。最早上線的服務是門店代收電商快遞。以全家便利店為例,從2016年的700多家門店到2017年的900多家門店,再到如今中國全家目前有超過1000家門店都接入了菜鳥驛站服務,并且在過去兩年中每年服務顧客領取快遞包裹數均超過200萬個,每年同比增長近10%。 除了菜鳥驛站之外,中國全家還為會員服務的電商“甄會選”提供快遞門店自取服務。
當下便利店熱門服務類型是自助掃碼結賬,在便利蜂銀科大廈店,收銀臺旁邊擺放了供消費者自己掃碼結賬的機器,無需排隊等待店員掃碼,在購買較少數量的商品時,自助結賬更為方便。使用便利蜂App掃碼也可以達到自助效果,物美便利店也通過多點App實現了自助購物結賬。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收取包裹的服務僅有全家便利店在堅持,而自助掃碼結賬功能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投入門檻,相比之下,對于主流便利店品牌來說,O2O是最為廣泛和普及的一項服務,借助自建的App或者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么等第三方平臺提供一小時內的送貨上門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京東到家在線購買到全家便利店的咖啡、鮮食及各種零食飲料、應急日用品等,好鄰居門店的商品可以在“天貓一小時達”實現線上購買,這為便利店提供了一條更接近消費者的渠道,也讓國內便利店在門店布局不如日本便利店密集的情況下,提供了另一種便利的消費體驗。
從整體來看,因為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應用,國內便利店直接跳過了基礎服務階段,但還處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探索階段,服務種類不多而且推廣的規模也不夠大。全時便利店方面表示,“目前各城市公司的增值服務不盡相同,各有特色,比如Dora多拉打印、‘Anker街電’城市移動電源租借服務、順豐快遞、開鎖、打印/復印機、人體檢測儀、免費熱水、加熱食物、休閑座椅等”。不過,在北京商報記者的隨機走訪中,單個門店承載的服務項目并不多,全時蘇州街店店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沒聽說過有人體檢測服務,原來有開鎖服務,但也是要通過110才能進行,現在已經沒有這項服務了”。但記者看到門店內提供租充電寶的機器,還有一臺鐵路票務自動終端機。
便利蜂提供的共享單車礙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并沒有繼續投放,共享雨傘目前也僅在杭州、上海等四五個試點城市作為測試業務存在。
拓展居家生活服務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教授陳立平認為,國內便利店服務在設計規劃上與日本還有很大差距,功能性要差一點,日本便利店目前已經在嘗試“便利店+健康”、“便利店+養老”、“便利店+家庭護理”,甚至“便利店+托兒所”,這些是基于日本社會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發展程度來設計的,國內便利店也需要與時俱進,挖掘符合國情的服務。
事實上,國內便利店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面對拉卡拉越來越少的使用頻率,朱赤兵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現在7-11門店正在針對便民服務項目進行差異化引進,目前已經有30家社區門店設置了工具箱,為附近居民提供一些諸如改錐、螺絲刀等家用修理的小工具,下一步還逐步引入血壓計等保健類項目。朱赤兵認為,便利店搭載的服務項目需要往外圍發展,尋找機會,看老百姓到底缺少什么,現在還處于摸索階段。但難點在于,雖然有些服務是老百姓需求的,比如修鎖、配鑰匙之類的,因為消費頻率不高,無法在門店常設單獨區域,而目前市場上沒有規模性的連鎖品牌,在合作上也難以保證質量。
好鄰居便利店在引入便民服務上選擇了以O2O的方式第三方合作。好鄰居便利店去年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加入了新菜單“有求必應”。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這是一個提供上門服務的O2O平臺,除了日常的居家保潔、家電清洗之外,還有手機維修、汽車保養、數據恢復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