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報 發布時間:2018-8-13 9:0
歷時近三年的艱苦建設,18個月的設備及系統調試,2017年12月10日,作為2017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洋山四期碼頭建成投產。這為上海港進一步鞏固港口集裝箱貨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躋身世界航運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動力。
“全自動化”是洋山四期碼頭最閃亮的標簽。碼頭年通過能力初期為400萬標準箱,遠期為630萬標準箱,吞吐量驚人,碼頭卻幾乎“空無一人”。堆場計劃、配載計劃、生產作業路計劃等原本必須由專業人員手工完成的任務,全部交由系統自動生成,實現了碼頭作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轉變,中國港口行業在運營模式和技術應用上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級與重大變革。
洋山四期項目輝煌崛起
駛上東海大橋,驅車15分鐘左右就可遠遠望見洋山四期碼頭。高高聳立且極富科技感的中控塔是整個港區的標志性建筑和運行中樞,碼頭和堆場上一排排采用紅白相間涂裝的現代化大型港機裝備顯得十分醒目。
近年來,洋山港的國際中轉與水水中轉比例持續增長,國際樞紐港地位逐漸確立。然而,面對持續增長的貨量,幾年來上海港既有集裝箱碼頭交出的吞吐量成績均已遠遠超出當初的設計能力,受制于泊位資源與設備資源的數量,高負荷運轉無法從根本上滿足未來逐年增高的吞吐量預期。
與此同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也面臨空前激烈競爭。著眼未來,上海需要一座新的集裝箱碼頭來承載更艱巨的使命、應對更激烈挑戰,為“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服務。
建造洋山港四期碼頭工程,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2014年4月,碼頭建設方案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定稿。10月18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11月,通過交通部工程初步設計方案審查。12月23日,經過精心準備,全面開工建設。
2017年12月10日,洋山四期無人碼頭終于露出了真容,完成調試的首批10臺橋吊、40臺軌道吊、50臺自動導引車投入開港試生產。截至今年7月底,碼頭已形成13臺橋吊、70臺軌道吊、80臺自動導引車的生產規模,晝夜集裝箱吞吐量首破萬箱,橋吊單機晝夜平均產量創出新高。根據規劃,洋山港四期最終將配置26臺橋吊、120臺軌道吊和130臺自動導引車。
“自動化”實現革命性轉變
在洋山港四期碼頭,抬眼望去,2350米岸線上,第一排是高聳入云的岸橋,其后是自動導引車,加上后方堆場上的全自動軌道吊,港區內車流不息,然而繁忙的港口內卻幾乎空無一人。
與傳統集裝箱碼頭相比,洋山四期碼頭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碼頭,集裝箱的裝卸轉運全部由智能設備完成。碼頭裝卸作業采用“遠程操控雙小車集裝箱橋吊+軌道吊+自動導引車”的生產方案,主要由碼頭裝卸、水平運輸、堆場裝卸的自動化裝卸設備及自動化碼頭生產管控系統構成。
據了解,遠程操控讓駕駛人員可以在舒適的辦公室內,通過遠程操作臺輕松地控制位于作業現場的橋吊和軌道吊,改善了操控人員的勞動環境,降低了他們的勞動強度。針對運量結構和裝卸特點,自動化堆場裝卸設備采用無懸臂、單懸臂、雙懸臂三種軌道吊,無懸臂箱區和帶懸臂箱區間隔混合布置。豐富的設備類型帶來多元交互模式,現場作業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大大增強,這一模式在全球的自動化碼頭中獨一無二。
這些變化,實現了碼頭作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革命性轉變,可以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高效、綠色、安全的服務。
“無人碼頭”全是中國創造
匯聚眾多先進科技的洋山港四期碼頭,堪稱是“集大成之作”。值得關注的是,小到扭鎖,大到岸橋,“無人碼頭”全是中國創造。
據悉,自動化裝卸設備為上海振華重工制造,橋吊、自動導引車、軌道吊等也均為中國制造。
“洋山四期建成是上海港發展的新起點,打造自動化碼頭是主動迎接港口行業變革的第一步,實現碼頭智能化運營并大規模復制推廣是更高目標。”展望未來,上港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