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物流產業網 發布時間:2017-6-6 8:26
5月26日,中國郵政入股速遞易消息一出,再次將智能快遞柜推向風口。而作為快遞業“最后一百米”的新生解決方案,智能快遞柜憑借其便捷性、安全性,不僅給鄭州市民帶來良好體驗,還一度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爆倉”現象。
“爆倉”快遞柜仍陷盈利困境
既然“爆倉”,企業豈不大有賺頭?然而與同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一樣,智能快遞柜看似美好的背后卻面臨盈利痛點,日益加重的虧損已成為行業普遍性難題。
》一柜難求,智能快遞柜出現“爆倉”現象
根據顯示屏上提示,點擊“取件”,輸入手機短信通知的驗證碼,打開智能快遞柜門……
5月28日,家住鄭州金水區綠洲銀郡小區的趙先生,熟練地從快遞柜中取出包裹,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而在一旁等待存放快件的百世匯通快遞員見狀后,立馬將快件塞入空柜中。
“今上午來晚了,已經沒有可放快件的空柜了。”該快遞員很無奈地告訴記者,近500戶的小區只有這一個約90塊小隔間的快遞柜,屢遇“爆倉”,明顯不夠用。
而這在鄭州已成為共性問題。記者走訪幾大社區發現,目前已有豐巢科技、佰米智能、海爾日日順、速遞易等多家品牌入駐鄭州市場,但據圓通一快遞員介紹,即便如此,快遞柜數量仍不夠用,每天各家快遞員為存放快件時常上演快遞柜“爭奪戰”。
智能快遞柜到底有什么魔力,受市場如此追捧?
豐巢科技河南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快遞柜主要解決快件“最后一百米”交付問題,然而就是這看似不遠的一百米,卻是決定用戶體驗、控制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關鍵環節。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目前快遞包裹從配送終點到用戶手中這段距離不足整個運輸流程的5%,卻要花費約5小時才能送到,占據整個快遞業務時長的45%。顯然快遞柜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大大縮短了“最后一百米”的配送時間。
與此同時,智能快遞柜的便利性毋庸置疑,尤其對喜歡網購的上班族而言,不用為家里沒人收件而苦惱,同時也讓快遞員省去再次配送的麻煩。而且與社區店和人工驛站相比,智能快遞柜不受營業時間的限制,用戶可以隨時取件,并且安全性和隱私方面更加可靠。
然而,即便如此,智能快遞柜的普及率并沒有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同樣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312億件,日均8548萬件,而2017年只多不少。據第三方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不低于1022億件,日均將達2.8億件。
如此龐大的市場,加上有限的快遞柜布局,“爆倉”現象的出現不足為奇。然而讓人為之驚訝的是,很多快遞柜企業目前都處于賠錢狀態。不禁讓人感嘆,智能快遞柜與同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一樣,看似美好的背后也面臨盈利痛點。
》虧損普遍,行業盈利模式仍是痛點
先搶占市場還是先盈利?同共享單車一樣,智能快遞柜選擇了先燒錢圈地,隨之,前期虧損成了行業普遍現象。
據今年發布的年報顯示,作為智能快遞柜的先入者速遞易,其2016年在智能快遞柜業務上的營業收入僅有2.24億元,相對于2015年的3.09億元下降了27.43%。而其競爭對手豐巢科技的盈利情況也大同小異,去年營業收入為2173.97萬,虧損達2.36億……
可見,智能快遞柜行業虧損已是事實,但這與我國迅速發展的快遞行業明顯不符,難免讓人心生疑問:面對本應發展前景廣闊的大市場,智能快遞柜為何難以實現盈利?
“到目前為止,智能快遞柜尚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幾毛錢的投遞費根本無法抵消巨大的投入成本。”某品牌快遞柜運營商工作人員表示,每個智能快遞柜的鋪設大約需要3萬~5萬元,每年還要給小區物業交一兩千元的場地費,再算上電費、網費、通訊費、維護費等費用,快遞柜的圈地成本并不算低。況且智能快遞柜企業在初期為獲取快遞員和用戶的接受與認可,均采用免費模式,而在2016年11月,大都開始采用收費模式,依然無法抵消巨大的成本。
不過,向快遞員收費并不容易。據百世匯通一快遞員介紹,位于社區內的不同快遞柜,收費標準也不一樣,像豐巢快遞柜在0.15~0.3元(視隔間大小而定)之間,而速遞易0.2~0.5之間,還有的快遞柜一刀切,全部為0.4元。
“本來每件我們賺取的就不多,現在又要收取0.2~0.5元的費用,所以我們也會視情況而定,快件多又趕時間時選擇放快遞柜,要是不忙則盡量自己送。”該快遞員說。
此外,據記者發現,每個快遞柜對應著一個顯示屏,商家可通過在上邊投放廣告來獲取利潤,但這對智能快遞柜企業巨量的資金需求而言,只能說是杯水車薪。難道智能快遞柜行業就這樣一直虧損下去?
據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快遞柜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但大部分智能快遞柜企業目前處于虧損狀態,短時間內實現盈利很難。當然,企業不可能坐以待斃,針對盈利痛點尋求“解藥”,一直在探索中。
》蓄勢待發,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
目前智能快遞柜雖處于虧損狀態,但似乎沒有阻擋其加速布局的熱情,因為看似簡單的快遞柜,已成為打開社區的一個入口。
“智能快遞柜是互聯網經濟下,連接消費者數據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豐巢科技河南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目前中國快遞發展情況,直接向消費者收錢很難實現盈利,但通過跟社區物業、金融機構、房地產公司或廣告商等形成合作模式,或許是較為長遠的發展路徑,而智能快遞柜掌握的終端數據就是資源。
記者從信息產業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自提柜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獲悉,我國的自提柜市場需求量呈穩健上升趨勢,預計到2018年,我國的自提柜市場需求將達到94.7萬套,規模容量預計可達300多億。
因此,如此看好的自提柜市場實則為快遞柜企業傳遞了很好的信號。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智能快遞柜真能成為打開社區的一個入口,連接更多的商業模式,那么實現市場價值成倍增長不是什么難事。
比如與互聯網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對消費者數據分析,拓展菜籃子、干洗、廢物回收、代繳水電煤等便民服務,實現網絡購物、生鮮電商、社區醫療、家政服務等社區互聯網細分領域,進而實現智能快遞柜一柜多用,服務項目不斷豐富和完善,久而久之,便可成為智能快遞柜新的經濟創收點。
因此,盡管目前智能快遞柜尚面臨盈利模式痛點,但隨著需求量增長,以及布局點不斷延伸,快遞柜數量及市場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一旦形成強大網絡體系布局,探索出成功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和產品形態,智能快遞柜蓄勢待發或許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