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商報 發布時間:2024-12-12 10:7
■ 本報記者 顧鴻儒
一把篾刀游刃有余,一雙巧手上下翻飛,只消片刻,粗細不同的竹片、篾條便被嫻熟的工匠編織成為各種生產生活用品——竹編。
青神竹編不僅是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的一種古老民間工藝,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在現代社會的產業創新與發展中,青神竹編以獨特的神韻,成為縣城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之一。
近年來,青神竹編日益走深向遠,背后離不開一個貿易新業態——跨境電商。
四川工商學院官網的“校友風采”一欄,寫有2015級學生曹坤燕的故事:主持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榮獲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大賽全國特等獎1項;聯合創辦四川省滿竹里科技有限公司,年營業額達500萬元。此外,學校對曹坤燕的另一句介紹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促進青神竹編走進國際市場”。
“以前沒人能想到,小縣城的竹編也能夠賣到美國市場去。”曹坤燕告訴國際商報記者,青神縣竹編產業發展得很好,但縣城里的企業似乎并不擅長做出口業務,“我留意到這一情況時,還是一名大學生。當時,我在學校的跨境電商實訓室中見到了跨境產品的打包臺、驗貨臺等,形式完全模擬了一個跨境電商小公司,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從學校出發,通過跨境電商,曹坤燕與團隊從點滴做起,一步步將家鄉的竹編銷往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每月業績也從一開始的30多萬元增長到200多萬元,有時甚至超過500萬元。“跨境電商占公司總營收的80%以上。今年線上營銷情況比較好,銷售額預計比去年增長1.5倍。”曹坤燕介紹道。
在青神竹編從事跨境電商業務這一領域,滿竹里科技是第一批試水的企業。在這一批企業的帶頭示范下,一個個追隨者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青神縣竹編產業帶得到快速發展。
2023年,青神縣全年出口額1.5億元,竹產業實現綜合產值80億元,用占全省1%的竹林面積創造了全省近10%的竹產業產值;在青神縣舉辦的2023年竹博會,成交額達6.8億元;為幾內亞等國培訓了2000余名竹產業人才,孵化跨境電商企業6家,實現跨境電商“9810”模式首單落地。
“我們是第一批采用‘9810’模式的企業。”曹坤燕態度積極,“因為跨境電商確實讓我們的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這堅定了公司主動執行各項管理和規定的決心。”
跨境電商為何能夠帶來增長?曹坤燕認為,秘訣在于青神縣特色產業帶的支持。
據了解,青神縣現有竹林面積20萬畝,發展壯大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等50余家;全國最大竹纖維全價循環利用基地——斑布健康竹產業園不斷升級技術,將每噸620元的原竹通過制漿加工成為每噸1萬元的竹紙,價值增長16倍。
“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品牌,設計師每月都會推出1~2款新品。雖然量少,但極其精致。我們希望通過自有品牌以及高質量的產品打開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曹坤燕說。
“如果一家公司計劃打造自己的品牌,借力跨境電商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深圳市林澳進出口有限公司電商部總監張俊對國際商報記者說,“我們就是通過跨境電商打響了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
近期,一位顧客主動聯系公司,要在墨西哥市場開設一個跨境電商旗艦店。“他希望借助我們的品牌來建立這個旗艦店,相關授權正在洽談中。”張俊說。
毫無疑問,跨境出海已進入以品牌化、數字化為特征的新一輪增長周期。有媒體調研發現,“跨境電商+產業帶”上約有56%的工貿企業愿意做跨境電商品牌。通過跨境電商打造品牌,從調研到生產,再到熱賣以及復購,整個周期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對于企業而言,要充分利用‘跨境電商+產業帶’的機遇拓展海外市場,關鍵在于強化品牌建設和深化數字化轉型。企業應借助跨境電商平臺鏈接廣闊市場和直接觸達消費者的特性,提升品牌形象與國際認知度,同時通過數字化工具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運營效率,并積極響應市場需求變化,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國際商報記者如是分析道。
此外,洪勇認為,企業還應緊密依托本地產業帶的優勢資源,如制造能力、成本效益和技術支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加快響應速度,確保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