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7-25 9:42
本報記者 李豪悅
7月22日晚,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7月份過審游戲數量,共有105款游戲拿到版號。其中,休閑游戲有40款。
值得一提的是,休閑游戲申請數量在2024年出現猛增。據記者梳理,2023年1月份至7月份,共609款游戲拿到版號,其中休閑游戲數量為111款,占比達18%。而對比來看,2024年1月份至7月份,共有733款游戲拿到版號,其中休閑游戲數量為277款,占比達38%。
在休閑游戲細分類別中,資金投入較低、收益風險較小的小程序游戲(以下簡稱“小游戲”)正受到游戲制作商的青睞。
騰訊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微信小游戲用戶已經達到10億,月活用戶為5億,有240多款游戲季度流水超過千萬元。7月份,其宣布了限時針對小游戲的相關補貼政策。
無獨有偶,抖音也在本月針對小游戲推出廣告收入限時激勵活動。可以預見的是,小游戲已然成為開啟游戲輕量化時代的鑰匙之一。
小游戲受青睞
今年,各大游戲公司都提升了對小游戲的重視度。
例如,中手游董事長肖健就在3月份的業績會上提到,市場高速增長下,小游戲板塊有望成為中手游新的增長曲線;同月,心動公司聯合創始人戴云杰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未來會持續關注小游戲,后續有可能進行動態調整;愷英網絡在2024第一季度財報中提到,小游戲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
對此,一位上市公司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游戲為中小廠商提供了“一戰成名”的機會。“手游市場目前持續寡頭化,新作品越來越難進入游戲暢銷榜前十,爆款手游背后動輒上億元的制作費用,對于大廠而言,即使作品失敗也有重來的機會,但中小廠商卻根本承擔不起。相較之下,小游戲的制作不需要那么大的投入,也有機會成為爆款。”
例如,2022年爆紅的《羊了個羊》小游戲,就讓簡游科技一炮而紅。騰訊在本月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微信小游戲累計服務超過40萬的游戲開發者,其中超過八成是30人以下的小團隊。
記者從微信小游戲榜單來看,小游戲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榜單的替換速度遠遠高于iOS游戲暢銷榜。“從另一個角度看,榜單不斷變換也意味著誰都有機會被關注到。”上述負責人說。
競爭越發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手游市場高昂的渠道費用正在蠶食游戲廠商的利潤空間。例如,蘋果渠道的游戲分成達到30%,安卓渠道的分成在50%甚至更高。
2023年至今,騰訊、網易等巨頭旗下的部分游戲開始宣布不上架安卓渠道或部分安卓渠道,來避免分走游戲的利潤。而大部分中小游戲廠商,則很難同巨頭一樣有底氣對渠道的高額分成“說不”。
相比之下,小游戲平臺的分成遠遠低于手游渠道。其中,抖音的平臺分成只有10%。
與此同時,平臺陸續發布的補貼政策能夠進一步緩解企業的壓力。
例如,微信小游戲平臺限時推出了多個激勵政策,幫助開發者加快資金循環,擴大可用的資金規模。抖音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巨量引擎在支持抖音小游戲發展上會不設邊界地投入。
談及為什么會推出廣告金補貼,微信小游戲團隊、微信公開課講師李卿表示:“我們希望平臺和廣告系統所扮演的角色,一是降低開發者去學習廣告投放系統的難度;二是我們要做一個類似于幫助開發者兜底的角色。”
隨著越來越多大廠關注到小游戲的優勢,小游戲賽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
記者了解到,一款長青手游的生命周期最長可接近10年。而一位接受采訪的小游戲開發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小游戲的生命周期目前約為6個月。
長期留住用戶、穩定流水的關鍵是高質量內容。李卿認為,高質量內容未必和高投入劃等號。“我們鼓勵高質量的內容,這里面包括玩法和迭代創新,跟成本沒有必然關系。只有游戲畫面的部分是跟成本掛鉤的。所以未來小游戲可能有兩種趨勢,一是高投入、大成本,它不一定會帶來一個很高的回報,但能保證一個作品的基本品質;二是通過開發者個人的才華和創意,在玩法和創新上有一些獨特的吸引力,也能收獲很高的用戶口碑。”
除此之外,小游戲的監管環境也逐漸得到完善,并逐漸承接了部分文化輸出的功能。
“在合規的過程當中,監管方一直有關注小游戲整個業態的發展。所有的游戲上線都要經過監管部門的備案。未來,期待小游戲開發者能夠把小游戲作為一個新載體,進行多文化輸出。”李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