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4-5-30 9:4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近年來,跨境電商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及載體,正在成為加快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跨境電商成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動能
跨境電商給貿易增長注入新動能。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過10萬家,跨境電商產業園超過690個,跨境電商銷售網絡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跨境電商進口的消費者達到1.63億。據海關數據,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長和貿易低迷的情況下,跨境電商有利于深度鏈接全球要素資源,促進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和更高層次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跨境電商助推產業帶高質量出海。當前,我國產業帶出海已從粗放式高速增長邁入精耕細作的品牌出海新階段,許多傳統外貿產業帶借助跨境電商積極轉型,拓展全球市場。據淘天集團統計,2023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的跨境電商產業帶有50個,分布于沿海及內陸多個省市。跨境電商帶動的產業帶出海,讓中國企業直接面向國際消費者,獲得最具價值增值能力的談判話語權、渠道控制權和定價權,推動“中國制造”向擁有自主設計理念和強勁市場競爭力的“中國品牌”轉變,破解長期以來我國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鎖定困境,助力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當前跨境電商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
電商巨頭加速海外擴張,全球電商競爭格局正在改寫。2023年,拼多多(Temu)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及歐洲各國、日韓及東南亞開設站點。目前拼多多已在55個國家上線,獨立訪客數量已與阿里速賣通持平,僅次于亞馬遜。希音(SHEIN)也在2023年5月正式開啟了“自營品牌+平臺”雙引擎發展模式。內容電商巨頭抖音(TikTok)2023年在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全面上線商城功能,正式進入了“貨架+內容電商”兩條腿走路的增長時代。作為一個有平臺自建物流的速賣通(AliExpress),則加快向巴西、韓日、中東等新興市場布局。在阿里2024財年二季報中,國際商業營業收入同比上漲53%至245.11億元。憑借性價比優勢,“出海四小龍”在海外市場越來越受歡迎,已經逐步攻入亞馬遜腹地,正在打破全球電商市場原有格局。
商業模式持續迭代升級,跨境電商產業韌性持續增強。2023年以來,“全托管”火遍跨境電商圈,SHEIN、Temu、AliExpress和TikTok Shop先后開展全托管業務。“全托管”模式,即平臺負責店鋪運營、倉儲配送、售后服務等環節;商家則專注于商品供應。目前,這一模式已被國內主流跨境電商出海平臺推廣和實踐,為海量中小企業快速進入海外市場提供了重要通道,也推動了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細分市場的精細拓展。與之同時,針對“全托管”模式面臨的物流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半托管”模式也應運而生。與“全托管”模式相比,“半托管”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服務的范圍和深度,以及因此帶來的責任劃分和成本分擔。
海外倉建設進一步提質,跨境電商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海外倉是跨境電商履約的重要路徑,也是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設施和重要環節。依托海外倉,既可以縮短貨物送達的時間,也可為企業提供售后、退貨等增值服務。目前,我國有近3000家海外倉運營企業,業務范圍已輻射全球。2023年11月27日,《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運營管理要求》國家標準發步,這將進一步規范海外倉的服務標準,提升跨境電商訂單履約率,解決跨境電商“最后一公里”瓶頸。
邊界和瓶頸不斷被打破,跨境電商產業活力集中爆發。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經歷了從構建信息平臺、發展交易服務、完善生態鏈條到探索立體化發展的演變進程,在模式上已經跨越了瓶頸,不僅實現了營銷渠道擴展,還構建了高效柔性快反的全球化供應鏈,既能準確把握客戶需求,也可以深入到供應鏈和物流履約等更多層次。“1萬件的訂單要接,1件的訂單也能接”,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的通用能力。
持續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第一,試點跨境電商制度集成化創新。自2015年起,我國先后設立了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在監管、標準、信息化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構建起以“六體系兩平臺”為核心的制度框架。當前跨境電商制度創新已進入深水區、瓶頸期,亟須深入推進集成化改革。要鼓勵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跨境電商綜試區,在便利化制度、跨境數據流動、風險協同防范等重點領域的開展集成化創新,促進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業務創新、模式創新相互契合、協同共進。要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措施,積極推行“沙盒監管”,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較好平衡點。
第二,持續完善跨境電商配套政策。隨著貿易與產業、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其影響因素將不斷向政策監管等制度性因素拓展。要加強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環保等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要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電子報關、海關數據共享、支付結算、AEO互認、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著力優化我國外貿發展的國際大環境。要合理引導企業合規經營和加強風險防控,盡快出臺《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進一步健全跨境電商規則體系。
第三,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經營主體。把握跨境電商發展機遇,扎實推進綜試區建設,大力培育經營主體,完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全面提升跨境電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和數據鏈融合集成的水平和能級,做大、做強和做優跨境電商產業。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對發展成效明顯、示范帶動作用強的主體給予政策支持。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國際規則建設,支持跨境電商企業、機構、協會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培育跨境電商品牌,支持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和國際認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國外知名品牌。
第四,推動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跨境電商+產業帶”是挖掘外貿新增長潛力、助力內陸開放、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未來跨境電商應邁向貿易與產業、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通過打造差異化產品、增加品牌溢價、提高服務增值等方式擺脫低價競爭、提高出海獲益,進而加速產品創新,重構傳統產業鏈,催生新產業集群。要深化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實施“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工程,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支持頭部企業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協同發展,依托各地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孵化更多初創企業。增強數字經濟對實體產業的帶動作用,運用數字化技術幫助商家持續優化供應鏈。
第五,持續加強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大力推進跨境電商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鼓勵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公益性服務能力,拓展公共服務效能。提升跨境結算等公共服務的運行效率,推廣建設“商業+政務”服務一體化的政企合作數字系統,及時提供政企合作數字系統相關培訓。鼓勵海外倉企業抱團走出去,支持公共海外倉、境外產業園區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搭建以海外倉和干線運輸為主的全球物流運輸網絡,持續穩定跨境供應鏈。持續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行業交流培訓,切實提升人才綜合素質和企業運營能力。
(作者系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雙循環背景下現代物流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研究(22JJD79008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