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1-25 9:46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寇佳麗
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促進即時配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要加強鼓勵引導,進一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和支撐帶動能力。
“多年來,國內即時配送行業發展迅速,在吃喝、娛樂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巨大便利。”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時配送的快速興起,在促進消費、保障民生、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多位受訪專家對記者表示,即時配送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與即時零售市場的有效擴張。
2023年7月份,商務部等13部門辦公廳(室)聯合印發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平臺下單+就近門店配送,就近門店下單+即時配送),賦能實體門店,拓展服務半徑。
此外,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京東、達達聯合對外發布的《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超5900億元,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預計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在新消費時代,即時配送發揮了很關鍵的‘橋梁’作用,它一端是即時零售的商家和商品,另一端是廣大消費者。”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時配送整合了多種資源,涉及配送人員、配送車輛、訂單處理系統等,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有效滿足了消費升級需求。
趙小敏則認為,接下來,國內即時配送行業會迎來一個全面高速發展階段。“消費者對于配送效率的要求、老年人對于日常購物便捷化的期待、《行動計劃》對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支持等,都在為即時配送提供生機。”
即時配送主要滿足消費者對快速送達的要求,涉及外賣、藥品、生鮮食品等。它以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為動力,豐富了即時供給,也為居民的新消費習慣提供充足支撐。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國內即時配送行業呈現出四大特點,分別是市場規模與日俱增、前沿技術滲透率持續增長、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服務品質越來越高。“目前,與其他行業比較,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即時配送行業的應用和普及,效果更為顯著。不少企業持續看好這一領域,布局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生態,服務質量和配送效率都很不錯。”
談及即時配送行業的未來,張毅表示,除政策支持外,即時配送還要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性建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良性循環路徑。與此同時,與配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與時俱進,向著更安全、對配送人員更有保障的方向發展。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洪濤進一步表示,從即時配送行業過去的發展經驗看,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未來,相關企業應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創新,研發即時配送自動車輛、無人機等新裝備,探索城市低空無人機商業化配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