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1-11 10:14
本報記者 徐一鳴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0日收盤,月內共有225家A股上市公司獲得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調研。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被調研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等行業。
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通過調研上市公司,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規范經營行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為投資決策提供幫助。
具體來看,在上述225家被調研公司中,樂歌股份被高達253家機構集中調研,暫居第一位。利安隆、香飄飄、奧比中光、英杰電氣等9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家數也均在100家及以上。
樂歌股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北美海外倉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主要有以中小件產品為主的谷倉、菜鳥、萬邑通,以及以中大件產品為主的樂歌海外倉、無憂達、西郵等,樂歌海外倉是中大件海外倉服務企業中的頭部企業,具有極強的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
“隨著物流成本、海外倉租金上漲,亞馬遜以及一些海外倉運營商開始漲價,但樂歌海外倉憑借規模優勢,可以較好控制運營成本,尾程快遞折扣議價能力提升,讓利給客戶,價格優勢更加明顯。”樂歌股份表示。
此外,以行業劃分來看,在上述225家公司中,電子行業公司數量最多,達42家。其中,從電子細分行業看,半導體公司達15家,光學光電子公司達11家。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的應用正成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增長13.1%。
光學光電子方面,長城證券研報表示,去年二季度以來,國內LED產業逐步復蘇且LED照明市場需求恢復較為明顯,下游廠商營收規模增長較為顯著,利潤率已率先改善,盈利能力修復將逐步向產業鏈中上游傳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正以前沿性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其中,電子等行業孕育著新技術發展方向,有望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新動能。此外,電子等領域研制出的新產品能夠有效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張新原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新技術、新應用會不斷涌現。機構頻繁走訪調研電子類公司,旨在把握市場趨勢,挖掘具有成長潛力的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