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3-3-13 9:45
記者 許 潔 實習生 李雪妍
京東“百億元補貼”已于3月6日0時全面上線,較原計劃提早了20小時。補貼更是覆蓋了3C家電、美妝、生鮮、生活服務、醫療健康等京東平臺上的全品類商品,全面滿足消費者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需求,一時間在行業內引發了熱議。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京東試圖發起第四次價格戰,而前三次京東已經一步步穩固了其“榜眼”的地位。
帶電類目占據價格優勢
進入京東App可以看到,“百億元補貼”一級入口處在黃金位置,位于“排行榜”、“京東秒殺”上方,“買貴賠雙倍”十分醒目。“百億元補貼”詳情頁內,“官方補貼”、“全場包郵”和“專屬客服”呈現在頁面頂部。“手機通訊”“電腦數碼”作為京東“百億元補貼”重點發力的細分類目,位于子標簽前列。
記者查詢京東App發現,“手機通訊”品類排第一的iPhone14(256G)補貼540元,補貼后價格5759元;“電腦數碼”品類排在第一的華為matebbookD14系列11代16GB補貼后價格4238元。同款產品在其他電商平臺的券后價格分別是6099元和4299元。
據東方證券研報分析,從商品類目來看,3C數碼手機三大帶電類核心類目占“百億元補貼”SPU總數近50%,帶電類目作為公司核心優勢類目在本次“百億元補貼”中承擔主要任務,其余品類相對較分散。從平臺比價方面看,京東在核心類目略占優勢,其余類目則無絕對優勢。因此,“百億元補貼”策略目標或為強化價格力心智而非GMV增量。
單一低價或難以長勝
隨著京東的“開火”,第四次“價格戰”已然打響。一邊是京東低價搶奪下沉市場,另一邊,據公開消息,淘寶2023年“五大戰略”包含直播、私域、內容化、本地零售和價格力,相比GMV增長,更重要的指標是DAU增長。
對于各大電商選擇在這個時間調整競爭戰略的原因,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電商企業和線下企業的市場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然要采取一些新的手段來維持基本增長,“補貼”這種基本的營銷手段,可以擴大平臺的宣傳推廣,會帶來比較好的效果。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京東作為零售商,采取低價的打法,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其次,當前價格敏感型的消費群體更廣泛。”
莊帥進一步認為,京東開放平臺與自營體系的供應鏈融合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并且需要強化工廠產品和農產品的供給,“一直以來零售商的補貼和促銷大部分都由商家承擔,只要商家數量足夠多且商家能夠持續通過參加促銷活動獲得銷售規模的增長和盈利,無論是‘百億元補貼’還是其他促銷形式,都是可以常態化的。由于中國目前電商行業已進入存量市場博弈階段,用戶需求呈現多樣化,單一的低價競爭手段對行業格局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