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2-9-1 9:39
做為民生之本,就業問題一直倍受關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基于微信生態研究完成的《數字生態就業創業報告》提出,數字生態催生了大批新職業、新崗位,數字化就業快速崛起。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實現穩就業目標,需要發揮數字生態帶動新增就業的力量。
《數字生態就業創業報告》的發布再次引發各界對數字經濟就業問題的關注。近日,“數字經濟時代的就業和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京舉辦,多位學界和業界專家圍繞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據騰訊數字輿情部總監賈偉民介紹,通過對今年以來的1400萬篇有關就業的文章進行分析發現,有關數字經濟就業的文章約600萬篇,占到42.8%,可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前就業相關討論的重點話題方向。圍繞數字經濟就業的討論中,輿論主要關注豐富就業形態、增強就業保障、強化人才培養、推動數實融合、應對就業替代等話題。按照文章篇數排序,“豐富就業形態”相關以占比48%居首。此外,輿論也比較關注“數實融合”這一擴大數字經濟就業體量、豐富就業形態的重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以數字經濟為專門方向的人才培養,也受到輿論廣泛關注,相關文章占比12%。輿情數據還顯示,不同學歷水平的數字經濟就業者,都有較強的提升學歷和技能的意愿。
數字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熱切需求已經反應在高校側。近年來,開設數字經濟專業的高校不斷增多,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也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了首套新文科·數字經濟學系列教材。
教材編寫者之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航指出,這套教材希望給數字技術的科研工作者和經濟學領域的學者搭建一個橋梁,既培養理論人才,也培養實踐人才。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徐翔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個人、企業和政府持續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充分的數字化是微觀個體實現發展的前提條件,對個人與組織的學習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室副主任鮑春雷認為,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有創造效應,主要是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種路徑推動形成新的就業機會。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一些新技術崗位逐漸形成,如數字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還有一些崗位則來自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如農業數字化技術員。
做為一家集育種研發、養殖生產、品牌零售于一體的大型食品企業,壹號食品就借助中國的數字新基建,使用企業微信等工具,建立并打通了從內部辦公協同、ERP工作流、采購應付,到種豬管理、商品豬管理、營銷管理、數據分析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據數字化負責人陳巍介紹,壹號土豬給豬場連上了網絡,把豬場的飼養過程的數據實時化,建立和養殖戶全程在線化的溝通。雖然前期需要投入一些成本,但很快就實現了降本增效的效果。陳巍指出,做為一家傳統企業,想要做好數字化轉型,要提前規劃好人才戰略,要培養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產業數字化的發展,不僅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也能給一線員工帶來成長紅利。據企業微信高級行業總監周立介紹,以企業微信為橋梁,企業里的基層導購和售后服務人員,能夠直接服務微信側的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一線員工自身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素養也獲得了提升。
周立表示,企業微信還致力于在高校內開展各類講座,向高校學生介紹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和新實踐,幫助高校學生進一步提升數字化素養,了解市場最新的人才需求,更好地為就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