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22-1-24 9:34
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看招
開欄的話 作為年度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七大任務之一,也是通過政策發力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方向。即日起,本報推出“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看招”欄目,集中展現、分享全國各地各部門多管齊下抓重點、攻難點、通堵點,推進各項科技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的真招、實招、硬招,以供借鑒參考。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國家鼓勵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等采取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激勵科學技術人員”。
長期以來,我國激勵科研人員的最常用手段一是加大各類科研項目經費投入,二是重獎各類優秀科研成果。這兩種方式有助于推動科研成果的產出,但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激勵作用有限。自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推出了《關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來,在全國多地和多部門就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進行改革試點。這樣的“賦權”,有效促進了內蒙古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激勵 讓科研人員參與企業運營管理
早在兩年前,包鋼集團就根據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聯合下發的《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出臺《包頭稀土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試行辦法》,以推進PVC稀土穩定劑項目由科研成果向產業轉化為試點,探索科研人員股權激勵路徑。
張玉璽是包頭稀土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從前年開始,他多了一個身份:北方稀土瑞泓(包頭)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9年3月,北方稀土將PVC稀土助劑項目籌備組5名技術人員整體托管由包頭稀土研究院代管,而稀土研究院又將客戶、供應商、工藝配方及工藝技術報告整體移交后,把包括我在內的5名科研人員工作重心調整,由原來的單純科技研發,轉變為參與企業運營,提供技術支撐。”
包頭稀土研究院副院長申孟林介紹,在運行方面,包頭稀土研究院內部實行模擬“單獨立賬、自主運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將銷售、研發、生產統一納入模擬公司管理,擬成立的PVC新公司以稀土院為主體進入市場,以市場化手段進行營銷運作,全力推進PVC稀土穩定劑產業化。
在包頭希迪瑞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員工們正在抓緊時間用鍍膜設備為磁體企業送來的原材料添加稀土元素。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家由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聯合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成立的高科技企業。
“為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我們將公司52.5%的股權給予科技人員。”公司負責人耿佳靜告訴記者,國家和內蒙古出臺的通過股權等方式激勵科研人員政策,有力地將科研力量投入到企業發展中,讓公司研發實力顯著增強。
賦權 疏通技術成果轉化通道
2021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內蒙古尉泰厚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消化內鏡計算機輔助診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轉讓”合同,實現了該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零”的突破。
“醫院一直以來都不計成本地積極鼓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在成果管理制度中規定轉化后收益的90%均歸成果團隊支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科研處副處長劉曉玲介紹,這個分配比例目前在業內是最高的。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實行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推動下放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交到單位手中,更直接、有效地激勵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釋放創新活力。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9部門聯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方案》,確定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等11項重點任務,分別在工業和農業領域,選擇了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探索開展為期3年的改革試點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成果管理與轉化處副處長楊勇表示,在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鼓勵科研人員股權激勵等有關政策基礎上,自治區一直不斷在改革任務設計和進一步增強政策可操作性方面都進行新探索,以提升試點單位科技成果系統化、配套化、工程化轉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