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2-1-21 21:30 編輯:方方
地域產業背后的“孵化器”。
新春寫“福”字的年俗里,最常見的中高檔毛筆來自浙江湖州;2021四川賣出的醬類調料,可拌623萬碗米飯;戴假睫毛的愛美女孩最離不開的地方是山東,2021年山東賣出的假睫毛長度連起來可以繞青島5圈……
近年來,中國制造實力逐步提升,國貨消費熱情高漲。背靠中國制造強大的產業實力,不少國貨品牌開始嶄露頭角,隱藏在各個省市城鎮的地域產業帶,則是行業真正的“隱形冠軍”。
從近年來人們熟知的主播月賺數萬的“雪地靴第一村”桑坡村、產值過億的“秋褲之鄉”泰安、“漢服宇宙中心”曹縣,到開始破圈的“情趣內衣之都”灌云、一年數百億銷售額的丹陽“眼鏡城”……數量不勝枚舉的產業,還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地方經濟奇跡。
助力地域產業出圈,也是“聚劃算·匯聚”一直致力的方向。作為聚劃算地域營銷IP,在過去一年里,“聚劃算·匯聚”協助全國30多個產業帶、超過3萬多個產業商家通過數字化營銷,打通地域好貨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
今年的年貨消費季,“聚劃算·匯聚”又發掘出了一系列地域新“特產”,推薦來自全國8大省份的神奇好物,讓消費者通過“匯聚”買到溫暖年貨,了解中國制造。
新爆品來自“中國制造”
春節腳步臨近,在這個人們對中國傳統情結最濃烈、消費意愿最旺盛的年貨消費季里,“聚劃算匯聚”抓住時機,憑借多年來與地方政府、地域好物聯動的積累,向消費者推薦了來自全國8大省份的“地域新特產”。
這些“地域新特產”,已經成為國人的新選擇。來自“聚劃算·匯聚”和《中國日報》聯合披露的數據,令人感嘆這些來自城市產業的“制造力量”:
在年輕圈層中走紅的口腔護理工具——沖牙器,成為了廣東的“新特產”,2021年廣東賣出的沖牙器至少已清潔過132萬顆牙齒;
隨著咖啡等新式飲品的流行,云南憑借咖啡火遍國內外,2020年云南賣出的速溶咖啡可請全國人民喝30天咖啡:不但中國98%的咖啡產品來自云南,而且云南咖啡還遠銷55個國家和地區……
2021中國地域“新特產”
這些緊貼潮流的“新特產”出爐,讓地域產業的力量再一次來到聚光燈下,也是地方經濟蓬勃發展的側影。與此同時,恰逢消費者時下選購年貨,正需要一份高性價比“國貨消費”指南清單。
為地域特產尋找破圈“方法論”
一個地域爆品“新特產”如何煉成?
除了依靠自身產業基礎,背后還需要多重因素加持。政府政策的支持、企業和商家同心聚力、突破地域限制的銷售渠道和平臺、契合當下市場的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多要素兼備,才能讓地域好貨到達消費者手中,逐步形成社交口碑效應,從而在市場引爆。
“網紅小鎮”、“隱形冠軍”崛起的背后,最初的聲量和銷量從哪來?依托聚劃算聚合能力的地域營銷IP“聚劃算·匯聚”,正在與當地政府、商家一起,緊貼消費需求和時代浪潮,逐步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僅在2021年,“匯聚”就聯動了超過8個省份15個地級市,向消費者推薦了超過30個地域產業。“全球90%的玻尿酸來自山東”、“每2雙國貨運動鞋1雙來自福建”、“每2個洗地機有1個來自蘇州”……這些“明星地域”背后,都有“聚劃算·匯聚”的助推力。
福建是一個鮮明的案例。2021年,“聚劃算·匯聚”與福建省商務廳合作,啟動“全閩樂購·匯聚福建”活動,將福建的健康糕點、特色茶葉等產品放到聚劃算平臺上,整合淘內及阿里生態資源提高曝光和流量,同時也將深藏在地方的好產品帶給有興趣的消費人群。
在“匯聚福建”的IP之下,福建糕點和茶品牌,如八馬、元正正山堂、天福茗茶、三味酥屋、卡爾頓等數百家企業紛紛參與其中,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股“全國買閩貨、閩貨賣全國”的熱潮。
“匯聚福建”不僅給福建地方特色食品帶來新風,還為運動鞋、按摩椅等產業提升了影響力。
去年夏季,聚劃算還通過全息投影科技將福建土樓創意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潮流鞋柜”,安踏、特步、鴻星爾克、361°、匹克等本土運動品牌悉數亮相,用強烈的視覺意向傳遞“運動國潮之都”的心智,彰顯國貨情懷。
消費者與產地品牌的雙贏
在國內用戶對于“中國制造”更有信心和熱情的今天,“聚劃算·匯聚”背靠阿里的消費洞察、通過與原產地商家合作,為國貨熱潮推波助瀾,深入產業一線,繼續書寫地域特色經濟蝶變騰飛的故事。
去年,“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攜手“聚劃算·匯聚”舉辦了“云上瓷博會”;在廣西,“聚劃算·匯聚”與當地工信廳打造“桂品出鄉”;“匯聚”還承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粵港澳100個產業商家、近30萬品牌,將“灣區制造”呈現給全國消費者,20條產業帶在阿里平臺成交規模超百億、4條產業帶成交額超千億。
江西景德鎮攜手匯聚舉辦“云上瓷博會”
匯聚承辦“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
一方面為產業市場銷售助力,一方面挖掘劃算的南北好物,在上游為產業制造銷售爆發,在下游種草“國貨之光”,“匯聚”正如其名。
在阿里平臺上有大量產業品牌,他們背靠強大的當地制造基礎,前身可能是某些國際大牌的代工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和制造實力;也有部分是新興產業新產品,但因為在品牌建設上投入不足,未能躋身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貨品牌行列。在向大品牌轉型、前進的過程中,產業品牌靠產品的硬實力、親民的劃算價,給消費者帶來物超所值的消費體驗,逐步獲得市場的認可。
今年年貨節中,在“匯聚”榜上有名的8大地域“新特產”就將這一“劃算心智”帶給了消費者,產業帶上8個代表品牌都以高性價比為特色。
例如,產自順德的七彩叮當電子小煮鍋,價格在百元左右,同樣的功能配置卻比一線大牌價格更低,適合追求經濟實惠的學生黨;產自廣東的博皓小白豚沖牙器,主打不到兩百元價位的產品,相比動輒四五百元一件的口腔護理大品牌,前者無疑是改善生活品質要求之下,更容易輕松入手的選擇。
在助力地域產業出圈的同時,“聚劃算·匯聚”就像是一份不斷更新的“導購指南”,幫助用戶在海量商品里搜尋到來自產業帶、或來自大牌代工廠的自主品牌產品。“匯聚”要做的,就是挖掘到全國各地的寶藏好物,將它們帶到消費者面前。
消費者在“匯聚”的每一筆訂單也在為地域品牌的成長助力。一件地方特色貨品,背后是一條地域產業,折射出的是地域經濟的晴雨,凝聚著地域產業“中國制造”的匠心和溫度。
如何讓消費價值和產地品牌真正實現雙贏,“聚劃算·匯聚”希望成為二者間的一根紐帶。(來源:天下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