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2-1-20 9:29
龍頭企業的產品定價在行業內具有風向標作用。近日,硅片龍頭企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相繼下調硅片報價,降價幅度達10%左右。此輪硅片降價原因是什么?是去庫存還是打價格戰?規范行業健康發展需要補齊哪些短板?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所副所長李鋒。
多重因素推動降價
記者:近一年多來,硅料漲價、硅片漲價、電池漲價、組件漲價……光伏產業各環節輪番漲價。如今,龍頭企業卻開始調低硅片價格,原因是什么?
李鋒: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成本高企抑制終端需求,硅片供求關系發生變化。
隨著存量企業擴大硅片產能、增量企業布局硅片生產,以及硅片價格大幅上漲帶來需求下降,硅片供需關系迎來拐點,供給開始大于需求,并呈擴大趨勢。同時,硅料價格飆漲疊加能耗雙控、電力供應緊張導致的限電影響,光伏產業的電池和組件等環節承壓較大,開工率明顯下降,對硅片需求降低。
隆基股份與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東方日升5家企業于2021年9月30日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組件市場健康發展的聯合呼吁》稱,組件企業很多已簽訂的訂單將陷入虧損,產能達產率不超過70%,呼吁抑制無序漲價。同時,電池和組件企業開工率下降直接推動硅片企業降低開工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調研10家單晶硅片企業發現,個別企業開工率降至50%。
同時,由于2021年產業鏈上游價格高企,大部分下游買家和終端企業處于觀望狀態。業內普遍預計,2021年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在55GW至65GW,但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25.56GW,遠低于行業預期,四季度光伏搶裝潮也未如期而至。若光伏組件價格繼續維持在2元/W以上,很多組件企業難以承受,硅片需求還會進一步下降。
二是在硅料價格大漲的情況下,上下游產業價格傳導效果顯現。
2020年5月,硅料價格曾一度跌破6萬元/噸,但此后開始步入上行周期,一直到2021年7月才出現高位回調,成交均價仍在21萬元/噸左右,之后成交價繼續上漲,2021年11月升到26.5萬元/噸,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翻了兩番。
硅料價格大漲帶動硅料企業擴張產能,還吸引其他行業企業投資。目前正在擴產和投資的硅料項目將在2023年集中投產,硅料價格未來幾年有可能出現大幅回調。此輪硅片降價,也是對硅料價格基本見頂的提前反應。
未來有望回歸平穩
記者:硅片價格會不會持續下降?
李鋒:目前,硅料價格維持在23萬元/噸左右,由于硅片降價對企業利潤率影響明顯,在硅料價格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企業持續降低硅片價格的可能性不大。
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的調價,主要還是源于硅片產能擴張與下游企業惜購,是硅片供求關系發生顯著變化、上下游價格傳導和價格周期性波動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次硅片價格下降既是對下游組件需求放緩的應對,也是對上游硅料價格上漲的限制,有利于光伏產業鏈價格的合理化。
隨著硅片價格走低,電池、組件企業的盈利壓力有望緩解,可以有效推動下游企業收益率提升。當硅片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組件企業開工率將會逐步回升,有利于行業持續發展。
促進產業鏈企業共贏
記者:如何降低硅片價格波動對行業的影響?
李鋒:應引導硅片價格平穩下行,避免短期大幅下滑,提升硅片企業生產積極性。
從硅片端來看,硅片利潤率不高。所以,盡管硅片價格高企,但硅片企業生產積極性并不高,而硅料價格上漲還給硅片企業帶來較大成本壓力。隆基股份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2.06億元,同比增長66.1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5.56億元,同比增長18.87%,利潤增幅遠低于營業收入增幅。
推動硅料價格適當下調,與硅片價格下降形成聯動效應,避免硅料企業未來受到較大沖擊。此前,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和保利協鑫等硅料龍頭企業從2017年開始連續兩年快速擴產,導致供過于求,硅料價格不到兩年時間下降50%以上。以此為鑒,如果硅料價格未來步入快速下行通道,擴產和新投產企業將面臨較大風險。
支持企業協同發展,共建利益共享的產業鏈,促進上中下游企業實現共贏。2021年硅料新增產能大幅減少,疊加硅片產能大規模增加,推動硅料價格猛漲,不斷拉高硅片價格,持續推高光伏發電成本,最終抑制了終端的光伏裝機需求,不利于光伏產業持續發展。
光伏作為重要的清潔低碳能源,在國家實施“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需要引導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企業協同發展,降低硅片價格下調對企業的不利影響,共同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同時,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攜手攻關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等環節的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支持企業與高職院校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促進產業鏈與人才鏈有機銜接、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