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1-12-17 9:40
在海爾中德智慧園區,柔性生產線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在綠色硅谷科技園,智能溫室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農事“一鍵式”管理……數字經濟扎根生長、連成一片,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巨額投資,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應用大市場,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新基礎設施先行,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我們聚焦三大數字新基建:一是推進5G基站建設,加快城市千兆光纖網絡和5G網絡‘雙千兆’建設;二是構建行業級別標識解析應用平臺,促進企業間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易;三是推進數據中心建設,發揮區位優勢推進數據中心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工信局局長謝龍目說。
據介紹,截至今年11月底,全區累計建設5G基站5444處,實現了5G信號在重點區域和城區主要道路連續覆蓋,5G基站建設數量和5G信息覆蓋范圍走在全市前列,數字基建的建設加速了產業數字化進程。近日,全球首個5G+智能制造全連接工業園區——海爾中德智慧園區正式建成運營。走進園區里的滾筒互聯工廠,記者看到,機器人的機械臂可自動抓取后背板上料,并自動完成螺絲鎖付,實現復雜工藝的裝配。
“以前,這樣的工作需要員工手拿2公斤氣槍,每班打1萬顆螺絲,重體力導致的疲勞造成氣槍無法控制扭力,產品質量一致性得不到保障。”海爾滾筒互聯工廠總經理王自強表示,5G+協作機器人模式應用后,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作業效率也提高了28%。
產業數字化不僅大大提高了制造業生產效率,而且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競爭力。據了解,青島西海岸新區目前已推動實施300余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4個、智能工廠13個、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81個。
產業數字化也從制造業逐漸滲透到農業與服務業。在青島綠色硅谷科技園的智能溫室,操作環節全部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通過溫室蔬菜生產智能化、管理數據化、經營信息化,實現成本減少20%、產量增加20%。
與此同時,青島西海岸新區還大力支持發展數字化產業,強壯數字經濟之“筋骨”。
只有U盤大小的磁光開關,凝聚了浦芮斯光電“十年磨一劍”的心血。人們很難想象這個不起眼的小元器件,竟能跟隨嫦娥五號遨游太空。“我們的磁光開關切換壽命超1000億次,是高端應用領域當然之選。”青島浦芮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強說,這一全球領先的自主核心技術來自公司多年的技術積累。
智慧交通增強執法精度、保障人車通行安全;智慧社區讓智慧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青島以薩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助力下,這些智慧場景正得以實現。以薩技術強大的智慧平臺,實現了數據從“看得見”到“看得懂”的轉變。“我們有兩大獨創核心技術,一是AI視頻圖像全息融合一體化識別算法,二是‘雷霆’實時高速分析數據庫。”青島以薩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姚巍說。
堅持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主線,青島西海岸新區數字核心產業不斷實現突破。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青島西海岸新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36.7億元,同比增長20.7%,其中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68.7%。
“今后,新區將聚焦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場景創新、平臺服務等重點領域,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沃土,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謝龍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