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1-10-29 22:40
國美零售與控股股東全資擁有的國美零售管理訂立框架協議,將從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行使對國美零售管理旗下“國美家”“安迅物流”“打扮家”“共享共建”及“國美零售”五大資產包的代管權。
與此同時,國美零售創始人黃光裕等管理層也對談投資人和媒體傳遞積極信號,召開中高層干部全員會,公布最新組織架構和高管任命等等。
密集落子背后,國美零售“家·生活”戰略的第二階段走入了深水期,國美零售的“全零售”戰略雛形,也開始顯山露水。
縱觀中國現代零售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國美零售的“全零售”戰略,是繼傳統線下零售、電商模式之后的零售版本,可能也是當下零售業態的“最優解”。
以“全零售”為新跳板,國美零售價值回歸,再次崛起正當其時。
國美零售的第三條路
過去四五年間,各大零售平臺都忙于遣詞造句,新概念層出不窮,國美零售扛起的“全零售”大旗,到底是什么來頭?
我們認為,此前的零售概念雖然花樣繁多,但要么以線上為主場,要么以線下為據點,而國美零售提出的“全零售”,卻有著不同以往的獨特性。
傳統零售“場”為核心,而“全零售”以人為本,以用戶核心,因此,不再分割線上線下,以沉浸式不斷點的全場景、全渠道服務取而代之。
首先,在服務品類上,也不限于單一的實物零售,不再固守傳統的優勢品類,而是一攬子覆蓋“家購物+家服務+家社交”,以全品類、全業務取而代之。
國美零售B、C兩端同時布局,聚焦精力在上下游全鏈條縱向打通、全鏈路優化,以及與行業巨頭結盟為友長短互補,獲得營收和業績新增量。
在“全零售”的大航向之下,國美零售成為了致力于滿足家庭消費場景的零售平臺,在10萬億規模的超級藍海乘風破浪。
以此為錨點,國美零售的服務網絡也延伸至家電、家居、家裝、日用百貨、家服務、家娛樂、家社交等全品類、全業務的細分領域。
而托管協議簽署后,國美零售的服務網絡再次大幅擴容,向“全業務”“全品類”跨近了一大步,對家庭用戶的衣食住行吃穿玩樂初步實現全覆蓋,提升用戶粘性,把每一個用戶的潛力價值最大化。基于此,各個服務子單元形成了一盤棋,服務出口從多到一,于終端消費者來說,體驗也能更好。
其次,在渠道上,國美零售則縫合線上和線下,為消費者提供了“到網、到店、到家”的全場景、一站式、沉浸式、不斷點的閉環服務。
其中,在線上,除了“真快樂”第一主場外,此次納入托管協議的打扮家、國美零售家、酒窖等其他有獨立入口的線上平臺,與既有線上平臺攜手,共同組成引流、獲客、交易、沉淀、激活的服務艦隊。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和線下并不對立而是1+1>;2。線上平臺通過本地生活頻道及“一店一頁”,與線下門店商品打通、會員打通、價格及活動打通、流量打通等,雙向交互、實現線下信息數字化。線下平臺的所有門店和商家同時入駐線上平臺,從線下向線上導流,形成閉環經營,塑造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業態模式。
換句話說,用戶在國美零售,既能享受在線服務的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又能享受線下服務的貼心完善、個性精準;而線上線下雙平臺的協同運營,有望實現全渠道的成本投入整體降低10-15%,品牌供應側、國美零售側、終端用戶將同步受益。
通過全模式、全場景、全鏈路優化、擴展C端服務的同時,國美零售也在后端發力。
深耕零售34年的國美零售,有著足夠的專業經驗,也搭建了堅實的零售基礎設施,有能力全鏈條優化零售業態,打造優、短、高效的供應鏈,與上下游形成互利互惠的同盟。
比如,很多平臺強調速度快,但“快”其實是平臺一廂情愿的秀肌肉,用戶未必一味求快。在黃光裕看來,準時達是才最高標準,用戶要快就快,用戶要慢就慢。而國美零售的物流平臺,也成了業內首個落地“JIT”(JUSTINTIME,準時達)理念的零售企業。
也正是基于全零售能力,國美零售可以通過輕資產模式,對外賦能上下游,構建多方參與的零售新業態,快速撬動業務增長,比如通過招商、自營、定制、代運營、分發、買手等多種模式,拓寬海量商品;通過單品全生命周期經營,在薄利多銷的基礎上,實現利潤額的最大化等等。
如此一來,國美零售在增長路徑上,身段輕盈,借力打力,擴張風險降低,發展速度加快。
其三,國美零售還通過“全共享”,實現連橫結盟,強強聯合。
以三年托管協議為橋,國美零售先把積攢多年的能力,向兄弟企業輸出,同時,也向上游供應商,以及其他平臺如京東、拼多多等輸出,以此實現長短互補,流量和業績引進來,能力和經驗輸出去,如此一來,國美零售將升級為真正的平臺化公司。
基于上述全零售戰略,我們認為,國美零售已經找到了零售業態的“最”優解:不再割裂線上線下,用戶體驗最好;與上下游互利互惠,全鏈條優化零售業態,而不是搞壟斷二選一,達成長期共贏。先獨善其身,而后對外賦能,達濟行業,普惠社會,促進零售業態的健康發展。
千億新市值,萬億新流量,重估國美零售正當時
在“全零售”戰略啟幕的關鍵時節,業務重構、增量可期、組織履新、模式變革等新氣象全面落地,重估國美零售正當時。
首先,從業務端來看,為期三年的托管協議簽署后,國美零售和五家托管公司,組成服務矩陣,緊密耦合在一起,實現了生態協同。
具體而言,國美零售借此搭建了閉環生態,助攻“全零售”戰略快速落地;各個業務板塊的流量和用戶互相漫灌,獲客和流量成本持續下降;與此同時,單個用戶價值反向提升,提高變現機會和轉化效率,國美零售的GMV增量也將大幅提升;通過合并同類項,推倒業務墻,中后臺集約化,也能使得各個業務單元減少重復低效支出,實現降本增效等。
表現在國美零售的財報上,用戶規模、GMV、營收業績、成本支出、利潤率等指標都有望進一步向好。據國美零售CFO方巍預估,未來三年內,提供托管服務,有望累計給國美零售帶來萬億以上的流量,以及百億以上的平臺收入。
其次,再從變現能力來看,托管服務,也能給國美零售帶來確定性的無風險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保底”收益層面,根據托管協議,國美零售將參照五家公司的營收水準,按照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費,收入越高,則管理費比例越高。
而據高寶證券測算,未來三年,國美零售獲得的最高上限管理服務收入,有望高達28億元。
更有想象力的收益空間,則在于股權獎勵。根據框架協議約定,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國美零售還有權以零元代價收取10%股權的股權獎勵,以及最多30%股份的優惠購股權和剩余股份的優先認購權。
目前,被托管的五家公司均處于高速上行通道,因此,上述股權獎勵為國美零售帶來的價值增量,可能才是大頭,有望為國美零售帶來高達千億的市值抬升空間。
其三,再從估值邏輯來看,國美零售正在從“供應鏈主導”型公司,向“平臺型”公司進化。
在國美零售創始人黃光裕看來,國美零售搭建的共享共建平臺,能夠幫助國美零售以及第三方伙伴,共同發揮差異化的資源優勢,將彼此具有優勢的能力,分享給行業的參與者,高效率且低成本地打造自主可控經營新主場,共同筑起全鏈路、全渠道、開放式的全零售共享平臺。
增長邏輯變了,發展模式變了,國美零售的估值模型也要隨之而變,而資本市場通常會高看平臺型公司,有望對國美零售的身價達成新的價值共識。
其四,國美零售的“全零售”布局,也被多方看好。
大股東看好國美零售,愿意放棄短期利益,承擔一定風險,與國美零售簽訂有保障,不封頂托管。
國美零售的未來一定是有希望,有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