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1-10-29 22:36
2019年以來,中國GDP增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5%,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經歷二十余年的發展中國已成長為互聯網超級應用大國,圍繞消費領域的購物、教育、醫療、出行、娛樂、社交、生活服務等需求建立了龐大的流量分發網絡與生態應用體系,深刻改變了普通民眾的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為。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減弱,基于流量的增長已經放緩,互聯網行業迫切需要找到一片足以承載自身持續增長的新藍海。
產業互聯網正是這一宏大背景下的新趨勢。我們看到互聯網浪潮正在席卷傳統行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開始大規模融入金融、制造、教育、醫療、零售、文娛、物流等行業的生產環節中。
基于此,艾瑞邀請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聯合成立課題組,并于同年9月,艾瑞集團創始人楊偉慶受邀出席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企產學研合作交流會第一期,共同探討以下問題:信息化的連接對傳統產業的改變處于何種程度?我們目前處在什么階段?產業互聯程度如何?有哪些產業流程已經被改變?改變的規模有多大?
以下為《2019-2020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報告》部分內容:
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在震蕩中前行,上一輪產業革命對生產效率的提升作用明顯遞減;ヂ摼W行業迫切需要找到一片足以承載自身持續增長的新藍海,產業互聯網正是這一宏大背景下的新趨勢。
通過這篇報告,我們針對金融、制造、文娛、零售、教育、醫療、物流七大傳統行業,構建“產業互聯網指數”,追蹤和量化產業互聯網對產業的滲透程度,為行業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本研究核心結論:
1. 對經濟的拉動效應: 2019-2024年產業互聯網相關投入應用所帶來的GDP增量將達到整體GDP增量的13%。
2. 整體得分:產業互聯網的滲透程度尚處于初級水平,七大產業指數的算術平均數為17.09。
3. 各產業表現:第三產業的產業互聯程度相對較高,C端互聯網的發展拉動作用可見。
4. 各個產業構成環節表現:越接近消費端的環節產業互聯的程度越高,呈現出C端驅動的特征。
一、理解產業互聯網
傳統行業利用新技術“建立連接”,2019-2024年產業互聯網相關投入應用所帶來的GDP增量將達到整體GDP增量的13%,行業生產型數據占中國產生數據總規模的比例將從52%提高到60%以上。
二、構建產業互聯網指數
國民經濟七大關鍵行業——制造、金融、零售、物流、文娛、教育、醫療,以行業流程為基礎評價產業互聯網模式滲透程度,新型連接模式對傳統行業的漸進式改造。
三、七大行業產業互聯網發展指數
第一步:流程分解與賦權
分解行業典型生產過程并進行賦權。
第二步:產業互聯網滲透程度評價
對不同流程的產業互聯網滲透程度進行評價。
第三步:計算指數
將不同環節的產業互聯網滲透程度進行賦權加和,最終得到該行業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指數。
金融
(銀行業行業平均離柜率達88.7%;全國手機銀行用戶比例達63%;企業用戶中使用電子銀行的比例超過80%)
金融行業線上數據完善、信息屬性最強,產業互聯網指數達到30.2,其中支付領域滲透程度最高,資金吸收次之,資金提供最低。在部分直接觸達用戶的環節滲透超70%。金融領域已經基本完成了數字化進程,開始進入大規模社會化連接驅動的技術滲透和生產轉型階段。
制造
(制造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59%,制造業附加值不高、生產要素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仍普遍存在)
制造業實體屬性最強,產業互聯網指數得分最低,僅為5.5。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銷售再到運維管理,整個環節產業互聯網滲透率均未超過15%。在滲透過程中,實現生產數字化與網絡連接是基礎,進而形成從線性生產-柔性生產-智能生產的滲透路徑。
物流
(2018年使用條形碼、RFID等物聯網技術企業:46.4%;的企業會在物流過程中;進行物流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企業:31.2%;自動分揀、倉儲機器人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比例不足5%)
物流行業產業互聯網指數得分較低,為11.2。從滲透率來看,物流行業產業互聯網化由于受到成本和標準化制約整體進展緩慢,除了后端的銷售服務環節滲透率相對較高,其中定價出單達到40%,而其余大部分環節未超過20%。未來,隨著終端技術的成熟和成本大幅降低,倉貨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是提升物流產業互聯網化的主要動力。
零售行業
(2019年6月,中國網絡購物類APP在移動終端的目標用戶覆蓋比例達到60.7%)
零售行業的產業互聯網指數21.5,運營管理和銷售服務的后端環節滲透率較高,在20%以上。而前端的后臺商務和供應物流相對較低,滲透率均未超過15%。呈現出了明顯的從面向消費者的網絡終端向上游供應鏈環節滲透的特征。
文娛行業
文娛行業的產業互聯網指數19.5,文娛行業前后端的內容生產和衍生環節滲透率整體較低,綜合起來不到15%,中間的變現環節由于數據驅動的業務模式已經相對成熟滲透率較高。但是兩者均需要關注對需求端的快速響應,打通從生產環節到消費者的信息交換。
教育行業
教育行業還處在數字化、在線化階段,產業互聯網指數16.1,辦公協同和家校溝通分別達到了60%、70%,而其他環節滲透率大部分未超過20%。未來,從管理和內容生產環節切入,提升各環節效率和改善產業成本是產業互聯網化進程中的關鍵。
醫療行業
醫療行業還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產業互聯網指數為15.6,后端的健康管理、醫療服務和機構管理滲透率較高,部分環節達到35%。而在研發生產、醫藥流通等核心環節滲透率未超過10%。未來,醫療支付可能是打通數據和信息連接的有效路徑。
四、趨勢分析
各行各業的轉型門檻降低,數字化升級將走出舒適圈,與互聯網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安全生態和科技創新成為堅實保障,產業互聯網構建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