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21-1-14 8:48
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350萬標箱,連續第11年領跑全球;天津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35萬標箱,同比增長6.1%;山東港口旗下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等四大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破1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破3000萬標箱;連云港港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52億噸,同比增長3.46%;北部灣港全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新高度;大連港、天津港、唐山港等港口關鍵生產指標積極向好……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我國沿海港口企業積極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等部委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主動降費提振行業信心,定制物流方案,開拓新航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多項年度生產指標再創新高,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澎湃動能。
主動減費提振行業信心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國航運業帶來了巨大沖擊。面對這場大考,1月下旬開始,廣州港、寧波舟山港、上港集團等18家港口企業主動出臺疫情期間費用減免措施,延長免費堆存期;2月下旬,針對工廠停工疏運慢、船公司攬貨不足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等情況,港口企業再次承諾免除集裝箱堆存等費用。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階段性降低港口收費標準等事項的通知》后,我國沿海主要港口企業第一時間完成相關業務系統調試,將政府定價的貨物港務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收費標準分別降低20%。
同時,各大港口積極落實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和公示制度,進一步加強港航企業和貨主之間的對接和協作,推動建立降費傳導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提振航運業發展信心。廣州港集團在我國沿海港口中率先公布集裝箱堆存等優惠措施,第一時間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將降費信息發布給貨主、船公司等相關方,通過30個國內無水港(或辦事處)、6個海外辦事處,加強港航企業與貨主之間的對接和協作,及時將信息反饋至腹地進出口企業,扮演好碼頭與貨主之間的橋梁角色。
廣東一知名電器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港口主動減費降費,有效緩解了我們的經營壓力,給我們全面復工復產吃了一顆‘定心丸’。”
小微航運企業是港口的主要客戶群體之一,也是港航業的重要支撐群體。為幫扶小微航運企業,廈門港旗下的“佰港通SaaS”貨代系統在疫情期間為所有企業用戶免租一個月;青島港小微出口企業在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100%全覆蓋;寧波舟山港對承租經營性房產(包括倉庫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包含個體工商戶,不含國有企業),免收兩個月房租,對受疫情影響損失嚴重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在減免期滿后,視情適當延長房租減免時間。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港口企業的幫扶,為眾多小微航運企業的運營提供了強有力保障,讓更多人看到了港口在特殊時期的主動擔當、強大韌性和破浪前行的光明前景。
織密內通外達航線網絡
截至2020年年底,山東港口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1998萬噸,完成集裝箱量2239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港口收入、利潤實現“逆勢四增長”;山東港口日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29億噸,同比增長7.1%;山東港口煙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3198萬噸,同比增長11.3%;山東港口渤海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062萬噸,同比增長25%。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山東港口立足一體化發展格局,織密內通外達航線網絡。山東省內各港口之間開通了多達10條互聯互通的內支線,實現了自有航線對山東港口的全線貫通和緊密串聯,構建起海上支線運輸網絡。此外,山東港口主動爭引全球前20大船公司在山東港口開航線、升運力。一年來,山東港口新增集裝箱航線35條,其中外貿航線18條,集裝箱航線總數達到300條。
同樣,遼港集團積極推進東南亞航線網絡優化升級,深挖東南亞市場,航線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相繼開通了中遠海運“大連—越南”、海豐“大連—越南”等東南亞航線,實現了對東南亞區域核心港口的全覆蓋;廣州港新增多條“一帶一路”亞洲航線并推進2M聯盟等歐美航線向南沙港區集聚,與天津港、唐山港、連云港港等港拓展“兩港一航”精品航線,打造全程物流合作模式。
海向,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構建內外貿互補、干支線聯動、遠近洋兼備的航線體系;陸向,我國港口企業積極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構建起“端到端”全程物流體系。2020年,山東港口新增班列6條,新設內陸港3個,海鐵聯運箱量突破200萬標箱。寧波舟山港進一步開通海鐵聯運新線路,向內陸地區延伸,目前,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總數達19條,業務輻射15個省市自治區、56個地級市。唐山港拓展適箱貨源種類,加大散改集、雜改集、鐵水聯運,最大限度攬貨集貨,實現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12月18日,唐山港集裝箱吞吐量破300萬標箱。2020年12月27日,遼港集團營口口岸內貿集裝箱海鐵聯運年度發運量首次突破百萬標箱,同比增長25%。2020年前11個月,北部灣港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合計4133列,同比增長111%;得益于海鐵聯運班列的大幅提升,2020年12月28日,北部灣港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
改革創新探索新模式
2020年9月22日,力拓—大連港中國港口首次“保稅混礦”啟動儀式暨力拓混合粉(RTBF)混礦產品推介會在大連港礦石碼頭舉行。遼寧港口集團大連港成為全國首個開展多國別、多礦種“保稅混礦”的港口,也成為力拓集團在中國港口開展“保稅混礦”業務的首選合伙人。
作為國內首個具備“保稅混礦”資質的專業化礦石碼頭,2020年上半年,大連港礦石碼頭“保稅混礦”量位居全國第二,“保稅混礦”國際中轉量位居全國第一。
不只是遼港集團,2020年,我國多家港口企業先行先試探索礦石、原油、汽車、集裝箱等貨類新作業模式,實現貨物接卸、港口海事服務等多方面業務的突破,有效支撐了港口關鍵生產指標的增長。山東港口青島港全國首創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沿海港口外貿原油國際中轉,完成全國首單跨關區原油期貨入庫;天津港外貿集裝箱船舶整船換裝功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廣州港南沙港區研究國際中轉、保稅展示、保稅流轉、保稅銷售等多項保稅業務方式,支持企業開展進口整車靈活流通,探索啟動中規車保稅展示、汽車保稅維修等業務,持續制度創新和政策儲備,大力打造汽車國際貿易中心;福建沿海集裝箱“穿梭巴士”首次從廈門嵩嶼碼頭發船。
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還帶來了港口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大連港加快智能理貨的研究與落地;廈門港推出“港集運網絡貨運平臺”,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實現可視化運輸管理;青島港推出進口集裝箱拼箱線上換單功能,率先在全國實現進口集裝箱分撥提貨單電子化流轉,業務辦理由至少跑三次變成最多跑一次,整體通關時效提升80%;寧波舟山港小提單無紙化全面覆蓋各家船公司及船代公司,電子小提單簽發占比達到100%,集裝箱作業全面邁入“無紙化”時代……
裝卸效率更高效、業務辦理更便捷、海事服務更優質,我國沿海港口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船舶,尤其是大型化船舶靠泊。2020年,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首航掛靠我國天津港、寧波舟山港、上海港、鹽田港;山東港口實現2.4萬標箱級集裝箱班輪常態化靠泊;40萬噸礦砂船更是頻頻靠泊大連港、唐山港等港口,帶動著港口吞吐量穩步提升。